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很大的不同。
角色变化:
❖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课题 研究(参与者、协作者)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 者、组织者、指导者
❖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 科交叉(学习者)
❖从单纯教学到同时开展科研(研究 者)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
❖ 拓宽知识领域、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 培养共通能力 ❖ 培养责任心和责任感
❖ 开展教师培训
❖ 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动员
❖ 各部门协助教学并提供相应的支撑条件 (图书、设备、辅导报告)
❖社会(区)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2、内容设计
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要求
❖ 依靠学校现有条件,符合学校办学 理念,有利于发展学校办学特色
❖ 有利于教师参与和学生全面训练 ❖ 注意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 内容要具体,由易到难、形成序列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张人红 rhzhang@
一、为什么开设“研究性学 习”?
时代背景
❖ 知识型的社会和经济 ❖ 全球一体化的新景象 ❖ 一日千里的资讯科技 ❖ 既相依亦相竞的环境
学校教育必须思考:
培养什么样的人? 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构建什么样的课程?
ppt)
❖ 答辩、评价
5、课程的管理
特点:
❖ 动态管理 ❖ 分散管理 ❖ 间接管理 ❖ 学生自我管理 ❖ 校内外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
原则:
❖ 管理的重点在保证课程实施的安全和有效 ❖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决定课程质量关键 ❖ 课程管理主体趋于多元 ❖ 需要在既定学校组织管理框架内,通过对
现有学科课程管理的借鉴和调整,构建研 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规范
❖ 教师指导小组内部既合作又分工,明确每 位教师责任;
❖ 及时指导、了解课题小组的研究进展情况; ❖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按时检查教师的工作情
况,并计入教师工作量。
6、课程评价
目的:
❖ 激励 ❖ 诊断 ❖ 管理
原则:
❖ 重结果,更重过程; ❖ 重总结与答辩成绩,更重各阶段的
表现 ❖ 重知识掌握,更重知识综合; ❖ 重个人表现,但以小组成绩为基础
❖ 专科发展——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成 立课程领导小组,设计、落实课程实施 方案
(二)课程组织实施步骤
❖ 准备工作 ❖ 内容设计 ❖ 选择启动模式 ❖ 课程实施 ❖ 课程管理 ❖ 课程评价
1、做好实施研究性学习准备工作 ❖ 转变观念(尤其是校长的观念)
❖ 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确定各部门职责
❖ 拟订本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依据、 目标、原则、内容与结构、组织与实施 步骤、管理、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
❖ 制作剪贴册 ❖ 粉饰橱窗 ❖ 分数竞赛
Hale Waihona Puke 三、如何组织和实施“研究性 学习”
(一)课程实施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 研究性学习
作为方法渗透到 所有学习活动中
作为课程列入学校 课程体系中
❖ 个别学科——在个别学科内推行。
❖ 跨学科——在多门学科间找出共同的研 究范围。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处理研究的 问题。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学生适应课程 注重知识传授
课程适应学生 提供学习经历
围绕升学需求
着眼终身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 课程方案(实验)》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定义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 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一种学习方式)
❖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 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课程类型)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
曾对31个省市、1.2万名大中学生
问卷调查:
❖ 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 不多,无论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低 于29%。
❖ 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更 低,无论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低于 26%。
❖ 约半数学生存在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 心理和信息饱和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 要障碍
可从方法、难度、学科等角度设计
3、选择启动模式
❖学生自由选题 ❖教师提出课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
4、课程的实施
❖ 准备(背景知识、课程信息、方法、设备) ❖ 选题(意向、范围、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 开题评审(科学性、可行性、困难) ❖ 课程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总结、展示(论文、报告的撰写,制作展板、
方法:
定性和定量结合 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 学分制和绩分制结合
谢 谢!
如何实施课程管理:
❖ 调整和明确学校原有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真正体现相互协作、全员育人;
❖ 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
❖ 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
❖ 将跟踪、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视为教师教 学工作的当然组成部分,加强对教师这方面 工作的管理。
教师(小组)的指导工作要求:
❖ 教师指导小组集体撰写“教学设计”、建 立每周备课制度,教师小组要写好“备课 笔记”;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三)特点——一种全新的课程:
❖ 以问题为学习的载体; ❖ 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 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 学习的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 ❖ 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对知识的联系、
综合和运用; ❖ 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学习方式; ❖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与学科教学中有
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学会分享与合作 ❖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