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导入漫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愉快地学习英语,愉快地收获果实,新知识的导入尤为重要,同时它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和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如果新知识导入得好,那么将会事半功倍。
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新知的导入,方法单一,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呈现新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些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新知导入的重要性,但是导入过程生硬,为导入而导入。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思维不活跃等课堂现象。
1.温故知新,自然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
英语教学法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检查称为“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与巩固,既能弥补学生旧知识掌握中的缺漏,又能使学生很快地投入新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be going to 句型及其相关的动词短语时,我就利用了一张调查表,并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调查,然后导入句型What will SB do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由此开始讲解新课。
2.设置悬念,激发好奇悬念,指的是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往往给人一种急于探索的心理冲动。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般来说,当学生遇到问题、困境,需要新知识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学生产生疑问,关注疑问,到破解疑问的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有意使学生暂处于困惑状态,产生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Whose bag is it ?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课下我从学生那里借了一些学习用具,然后上课我拿着这些文具问学生What's this ? (It's a pencil-box ) Is it your pencil-box ? (Yes , it is .)等学生回答后再问:Is it yours ?(Yes , it is .) 转向另一学生:Is it yours ? (No , it is not my pencil-box . )教师帮助回答:No , it's not mine . 从而引出mine , yours 等名词性物主代词。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既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时的障碍,为新语言知识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3.直观导入,提高效率中学生基本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形象鲜明生动有趣,感受深刻。
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和图画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特别是简笔画,它能创设情景,有直观、方便、节省时间、幽默等特点。
一支粉笔在手,寥寥几笔便能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就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
4.歌曲导入,轻松活泼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
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
唱歌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活跃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浮想连翩,思维活跃。
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特别持久。
在教学中,利用英语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我在教学一年级英语red 、yellow、green、blue、brown等颜色词时,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r song。
中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符合中学生情绪记忆相对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
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轻轻松松就掌握了学习内容,并在哼唱间留下深刻的记忆。
5.游戏竞赛,趣味无穷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游戏能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为主动的行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得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儿童运用游戏形式“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他认为,游戏、竞赛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游戏有许多种:Play letter games (字母游戏)Look say and guess (看看,说说,猜猜)Hide and seek (藏一藏,找一找)Do a survey (调查报告) Pass the card (传卡片) Do the action(听音乐,做动作)等。
例如,在教学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和学生经常做一种游戏Simon says, 学生不仅要注意身体部位的名称,还要听清老师的命令中有没有Simon says,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这里了。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气氛活跃,教学也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6.创设情境,融于生活情境是有效使用语言和话语是否恰当的重要根据,将学生放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课文对话内容都是图文并茂的情景对话,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境,实践性、表演性很强。
在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将教学内容生动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所传递的信息。
情景教学理论认为,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
英语教师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见情思义,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
直观情景导入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入境”。
“入境”才能“生趣”,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的最佳状态——习得。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十二册英语“How much is it?”句型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桌子看成柜台,并在其上面摆放各种物品,标明价格。
学生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
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
情景导入法适用范围及广,如:买东西,打电话,问路等等。
我认为新的内容在真实的情景中表现出来学生就一目了然。
情景导入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氛围中受益。
7.背景知识,扫除障碍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也造成对语言的理解差异,从背景知识入手,呈现教学新内容,不但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使学生了解和适应这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灵活更自然地开展语言交际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询问个人情况、相互问好用语,表示称赞,致谢,道歉等用语时,风俗习惯的介绍能使学生明白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又如学习有关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时,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故事介绍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取得的效果1.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情感冷老在《教育操缦集》自序中说:“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过程的。
知、情、意、行的同步性与统一性是学习行为的客观规律,也是教育上的最佳选择。
”良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新知导入环节调动起来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充满趣味的猜谜游戏,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不再枯燥,而是生动的有趣的”。
良好的学习情感是学好知识的基石,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奠基。
2.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构建了愉悦的教学情境,创设了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如:三年级A班,原本英语课上学生发言面窄、气氛沉闷,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
英语教师针对这一现象,不断改进导入方法,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热烈讨论、大胆交流,学习成绩也上了一个台阶。
可见,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的运用,能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提高了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导入环节,就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把握、分析都得到了提高,培养了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能力。
如:在牛津英语1B,Unit 4 Postman and ******man一课中,教师一开始以自己的偶像姚明导入拓展词汇:basketball player,再从姚明的公益挂广告导入新单词:******man,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处理,使姚明变换工作,从而引出新单词:postman和fireman. 同时在单词教学中穿插了句型:Is he a …?的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自行整合,灵活处理教材。
使整堂课一气呵成,学生思维活跃,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4.丰富了英语课堂新知导入的方法实践中,尝试了不同方式方法的新知导入,积累了成功与失败,在不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面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选择最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