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

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

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打破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重组教材“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一道生活例题,分步教学。

备课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程序,将这些内容重新组合,合理把握教材,力争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后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了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

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

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与教材。

例题并没有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合作—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1、直观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多种形式,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沿高线展开;另外实践中使所有图形进而转化为长方形。

实现教材的回归,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惯穿始终。

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

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后,安排学生强化训练:紧接着又复习圆面积公式,训练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计算所得的数据,合理自然地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教学。

使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猜想和实验,最终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思考,探讨出了侧面积计算方法。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