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名师”观摩课学习心得
2016年11月5号、6号在学校安排下,我和我校其他几位数学老师一起有幸赴石家庄聆听了吴正宪等五位北派名师的观摩课及报告,听完所有名师的课,无不为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
这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一场心灵的震撼,一次理念的冲击,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每一位专家都各具特色,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深厚全面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吴老师的“认识方程”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判断是不是方程,之前学生遇到数学书上常见的方程样子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但是遇到“200+□=300”的时候,学生犹豫了,不知道该把这个等式放进哪一类,这个时候课堂上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
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呢?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往往片面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
于是,找字母、找等号成了学生判断方程的标准。
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
“核桃质量+20=50”,“20+□=100”……这些就不是方程了吗?
所以,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教学方程时,她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
好铺垫和孕育。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过渡。
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尊重和落实。
吴老师的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开动脑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吴老师的指引下展开思考、回答问题,而什么是方程的知识点,也在吴老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并主动回答,最后拓展到生活中通过讲故事加深对方程的理解,这种启发式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将灌输知识变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正是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样的教学艺术正是我渴望提升的教学技能。
三、我们教给孩子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
张晓刚老师的数的编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定义。
理解是能做出来,而不是背出来。
就像我们平时问学生求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都回答用除法,但在做题时有一小部分同学会错就是因为他会背了而不理解。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帮学生理解记忆作为数学老师应放在首位。
四、计算应养成好的习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算的对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
在平时应让学生养成:
1、抄题必对,先对后算。
2、认真审题,思考周全。
3、字迹清楚,书写整齐。
4细心检查,坚持验算。
5、有错必改,引为戒鉴。
五、数学也需要认真阅读。
不只语文中有阅读,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学生把题做对的重要任务。
抓住题里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从而理解题意把题做对。
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通过培训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唯长期学习、探索、总结经验,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
愿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