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单选题
1.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

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对峙局面的形成”。

“又一事件”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组织建立
2.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

”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3.二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社会主义,……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

”这一事件是()
A.“北约”成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中国崛起
C. 日本崛起
D. 华约建立
5.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表明()
A.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B.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6.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 门户开放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欧洲一体化
D. 马歇尔计划
7.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
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 国共内战扩大
B. 朝鲜战争爆发
C. 越南战争升级
D. 中苏结成同盟
8.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推动了东西欧的分裂与对峙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9.“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10.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

”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
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
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11.“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体现在()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缔结《北大西洋公约》
C. 筹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D. 倡导建立联合国
12.“……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an iron curtain has descended across the European continent。

”这一演说的政策的本质是()
A.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B.武装解放社会主义东欧地区
C.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打击不结盟国家
13.2011国际经济盘点:欧债危机步步惊心世界经济或掉头向下。

二战后,欧洲经济也出现严重衰退,欧洲经济复兴幸亏()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一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为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了保障
D、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14.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

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

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
A. 表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
B. 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C. 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
D. 说明美国论落为世界流国家
15.“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公开演讲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3月5日,丘吉尔发表针对性的铁幕演说。

半岛实际成为冷战实验地。

”以下符合材料的信息有()
A. “战争”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 “半岛”是指德国
C. “铁幕演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D.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同时存在
16.新华社平壤2010年5月25日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25日在平壤发表讲话,宣布对韩国的八项措施,称将从现在开始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议,全面停止朝韩合作。

造成朝韩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A. 韩国对朝鲜实行“冷战”政策
B.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C. 韩国和朝鲜发展差距巨大
D. 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推行金元外交
18.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B.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 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D.战后苏联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
19.有外国学者评价说:“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这段话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二、非选择题
20.(加试题)“热战”和“冷战”,是组成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

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

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

……“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

……但是,“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

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

”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根据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等资料整理(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

为什么作者会认为“冷战”也并非一无是处”?
答案
1.B2.A3.D4.D5.C6.D7.B8.C9.B10.A11.A12.A13.D14.C15.C16.D17.C 18.D19.D
20.(1)影响:强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或“加强了社会生产计划性”也可);欧洲在世界工业生产和财政金融上的地位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衰弱;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2)史实:欧洲,柏林危机;亚洲,朝鮮战争、越南战争。

积极影响:美苏均势带来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如分开答“美国发展、欧洲复兴、中国崛起、日本振兴”也可);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