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文学语言中感受美(罗合英)

在文学语言中感受美(罗合英)

语言的选用和组合,形成的结构、体裁、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等等,构建一个有机体之时,它们就成了作品的形式。这些形式,一方面发挥着为内容服务的功能,同时,也成为相对独立的成分存在着。《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平实、谐趣、洋溢着童雅的天真和娓娓晤谈的亲切温厚的气氛。《穷人的专利权》,则适应着老工人约翰讲述的特定需要,通篇语言显得质朴、浅显,遭词造句,语气腔调充分口语化。这两篇作品语言的某些共同特征,即体现了狄更新的语言,更显示着成功的语言形式的巨大艺术表现力,这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方式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以形象为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审美把握.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对象.艺术作为一种物态化了的审美意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艺术形象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创造出来,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形式.同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比现实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有普遍意义,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付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大多数人/更好的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席勒说过:“只有通过美的形式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自由”。⑪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来自形式的感性魅力,具有美的感性形式的文学,使得读者展卷急读,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完后仍然手不释卷,浮想联翩,充满遐想……
三、画面美
前面说过,文学具有音乐美,结构美。此外,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其特质在于形象性----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的的深广性和画面的广阔性。其形象要求具有生动、形象,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同时,其形象蕴含着作家深厚的艺术情思,文学形象以形示人,以情喊人,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思想。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来传达感情和交流思想,文学语言是作者创作理想的形象化,其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广泛的可能性,文学语言的形象十分生动,逼真、传神。同时,塑造形象时,还管住了作家的情感。并打上了性特征的洛印,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审美主体通过形式领悟到内容,感受到生动、感人的形象和深邃的情思美。
和其他事物一样,文学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但凡是没有美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就不能成其为美的内容。形式也具有美,形式一旦形式,就有其独特的审美因素。
作家在创造过程中,运用语言塑造形象,传达艺术情思时,对语言进行选择、组合、提炼后形式的由字、词、句、段到篇,其结构的安排、体裁的选用、表现手法的使用都经过作家的精心组织,对语言材料的高度、驾驭,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它既要求外貌风貌和特定内容的适宜和谐,又要求其内部结构成各个部分之间平衡统一。其具有整体性和持续性,这样的形式就可以产生几分愉悦和快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暝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在流畅的行文中形成了意义的对仗,声韵有规律起伏变化与重复,从而产生了不同于诗歌的另一种自然的音乐性,使作者的感受与情趣为有韵味的语言形式露出水。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采用了大量的叠词和一系列巧妙的乐音组合。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的水乳交融,形成了一种回肠荡气,出咽难宣的词境。
伟大的文学家都是“语言的巨匠”。其使用的文学语言是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具有主观性和私有性,实际上也就成了“一次性”使用的语言。美具有新音形。优美的文学语言总是不断的、地换规,字词的选择和置换,句段的拼接和组合的灵活性、生动性使得文学语言具有新奇和独特性,使之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如杜铺诗中的“香稻啄余鹦鹉料,碧梧栖凤凰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诗的”红线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马雅克夫写下了”穿裤子的云“。这些都被称为运用语言的典范。”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⑨”谁都能懂,谁又都感到惊奇,拍案叫绝“。⑩这里的关键在于,平常的语言以不平常的方式组合往往获得异常新奇的效果。
文学作品的结构必须完整统一,像刘勰所说的那样,“首位周密,表现一体。”才能给人以美。作家运用语言为文时,不仅善于剪裁,还善于“缝纫”,“勿令一人无着落,勿令一折不照应”。⑦如《水浒传》在记写人物事件时,各部分自成体系,但又前后联系紧密,整个情节在安排上环环相扣,有张有弛,有冷有热,疏密相间,引起读者兴趣,紧紧被故事吸引住了,对于予情性文学则注重“意境”创造。“借景于情”、“情景交融‘就成为主要表现方式。在结构上,主要做到虚实结合即将有形的景同无形的心理情感结合起来,通过情感将景物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构成色彩、声音和动态画面,给人以联想、回味,产生巨大的审美效应。如马致远的《秋思》:
汉语言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大部分与音乐有关。便于歌咏,便于流传,它特别讲究诗歌的音乐性,唐诗中的格律,要求押韵,对仗,要求平相间。宋词句式的长短参差,韵律的和谐,是诗歌语言的完美体现。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在其他体裁的文学式样中,文学语言也具有音乐性美感。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典性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⑬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就是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来源于生活的形象,但又不是生活的翻版,是对现实生活的积累,经过概括,具有代表性。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的形象。即人们常说的“如历其境、方面,”车琌炩,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铺《兵车行》﹞使人仿佛看到了兵车隆隆、战马嘶鸣的出征场面。”大炫遭遭如急雨,小炫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新奇的比喻和语言的韵律把琵琶女的琴声写得可视可触。在表现色彩方面,”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则表现了一条飞动的彩虹的颜色,绚丽而又多姿,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把现实生活的平凡事、物描绘的有神有色。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以语言作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传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文学即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①韦勒克也说:“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墙铁壁是雕刻的材料,颜色是绘画的材料或是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从这一个层面上,语言是文学的形式。语言的最外层是语音,文学语言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产生音乐美感。文学语言作为艺术,必须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文学语言由字、词、句、段到篇,文章的样式和内部结构一起,往往和和谐统一,构成了可惜读者直接感知的感性形式,引起记者欣赏其形式美。
文学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诗歌的节奏性、韵律性与音乐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譬如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第一诗节﹝第一自然段﹞每一行两拍,四行共八拍,重音在各句末。每二诗节至第四诗节单行各一拍,双行基本各三拍,共25个节拍,重音多在各句句末。最后三个诗节,每节的前两行各八拍,后两行共六拍左右,重音在各句句末。全诗节奏(用斜线表示)和重音(用着重号表示)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将十一个意象无不关联的联合在一起,使普遍的字、句染上了悲凉的情调。此曲被原为“秋思之祖”。
又如《西游记》是神美,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使曲文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那是曲文的最高品位。神美往往只能会不能言传古往今来的词家甚少得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文章的体裁作为文学的外形式,往往与内容密切相关,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或戏剧。我国古典诗词历来读者所喜爱,就与其外形式,美的直感作用分不开的。其形象高度凝炼,在结构上的跳跃大,所遵循的是情感与想象与想象的逻辑,常常省略语言中的过渡、转折和联系交待,甚至打破语法规则,以满足情感和想象的的需要。由于诗的感情强烈,依次难以挥发净尽,往往采用重章、反复、叠韵的表现手法。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夭伦认为,对文学来说:“声音表面……构成了作品审美效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朱光潜描绘自己在读文学欣赏中感受时说:“我读音调坚偕、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的筋骨仿佛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④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回忆说,他少年时代读《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时,“仅仅是念念读句的声调。”“读读文章的韵律,这样的朗读使少年的我沉浸于淡淡的多愁感之中。”“意思是读不懂的”。“我是在唱一支不大懂意思的歌曲……不过现在看来它对我的文章产生的影响极大。少年时代唱的歌的韵律,直到今天,每当我提笔写作时,便心中摇荡。”⑤这就是语音引起的感应。
文学语言以其音、形、义三位一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欣赏文学作品时,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同时,还使主体向着美生成,提高人的感受力,影响人的思想。
一、音乐美
文学语言的最外层是语音,这里显露出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音乐美。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其音乐性指的是它的音响、韵律以及节奏的和谐,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和感受力。
美具有形象性。美的形象,是一个因为表征和肯定了人的本质而显得生气灌注的感性世界,一个“以去性传神,形神兼备”的世界。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是一切东西的媒介,可以与世界上的一切发生广阔的联系,一切人物、事件、事物,一切色彩、声音,一切知觉、感觉,一切情绪、心态……无一不可以用语言表示出来。“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⑫文学语言的形象可以天生人间、地府仙境,现实历史都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文学语言还可以绘声绘影、普彩设色。
在文学语言中感受美
巫溪县大同中心小学校 罗合英
内容摘要:文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音乐美,结构美、画面美得完美结合。在阅读过程中,优秀文学作品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更给读者一个心灵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