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论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论文
论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嵌入式软件方向
班级:四
姓名:程方良
学号:20147730403
论中华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泽被春秋、影响深远。

几千年来,哺育了炎黄子孙、激励了所有奋发有为者、造就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旧不失去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影响力。

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多家伦理道德的精华。

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传统伦理道德曾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与我们整个民族的血脉融为一体。

在相当长的时间长河里,成为历代前人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评价标准。

到近现代,尽管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一些具体问题还存在着矛盾和争议,但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许多东西都成为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道德观。

特别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谦逊、诚信、仁义等,对大学生的成长及成才具有重大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继续传承,也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个体与国家,个体与民族,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笃志好学、奋发成才的求学精神;仁爱孝敬、尊老爱幼的人伦意识;严于律己、家国为本的自律精神;忠诚老实、严守信用的诚信品质;勤劳节俭、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等。

传统美德作为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对一代代志士仁人、民族精英的塑造,对社会凉风美俗的形成和使中国在世界成为“道德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巩固和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倡导整体和合精神,强调为社会、国家、民族效力的爱国主义的信念。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义。

正是这样一种爱国主义现身情怀,支撑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追求,始终视死如归,最终留下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篇章。

(二)、推崇“仁爱”与人际关系和谐原则。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是积极的处世态度。

在今天,这种思想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仁爱”就是要求我们保持一颗怜悯、同情和爱护的心,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人际关系和谐历来为传统道德所强调。

传统道德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人要谦和,但事事屈从;要尊重他人意见,但随声附和;要能容纳朋友缺点,但不任其堕落;要乐于助人,但不一切包办。

仁爱原则确立了我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信的品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小到不说谎话,大到忠诚于自己的祖国,都是诚信的不同表现形式。

其他的道德品质,如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都离不开诚信的基础。

个人若想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广泛的信任和认同。

一个诚信的人更容易攀上成功的顶峰。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是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积极作用,反过来又会更利于学生自身的塑造。

(四)、追求个人修养的持之以恒。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

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

重视人生修养不但是中国文化之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之美德。

大学生通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中国文化总是把做人、修养放在首要位置。

(五)发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

有人称中国文化是“孝文化”,这是有道理的。

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孝道”,我们当然应该进行分析、鉴别。

但是,孝敬父母的基本思想,则是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所认同的传统美德,今天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亲、师”并列的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说明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在90年代,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和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知和行这两方面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传统道德观念少,模仿、自我塑造多;受“古”的思想影响小,受西方思潮影响大。

这些特点,形成了具有强烈反差的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现象:他们有“修身立国”之志,在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时,一些人却把理想的焦点定在出国、到国外定居发展上面。

所以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理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一)、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从屈原的“上下求索”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但无可否认,现代爱国主义教育随年级增长逐步淡化是个不争的亊实。

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保证大学生在成长乃至成才后对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并以此为目标向更高要求发展。

(二)、敬老爱幼传统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重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人伦关系,并使其成为社会家庭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

鉴于大学生在年龄层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及作用,传承敬老爱幼的传统教育不仅可以使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行为对自己成才于思想道德修养完善的重要性,也可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向文明社会加速进步。

(三)、廉洁奉公传统教育
面对中国当代庸腐成风,党内推起的清廉的浪潮,不仅影响着在职的公务人员,也为成长中的大学生敲响警钟。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理中,一直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观,特别提倡“以身殉道”、“舍生取义”、“公正无私”、“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

如今在当代社会中突显其重性。

加强廉洁奉公传统教育成为遏制庸腐成风的有效方法。

(四)、诚实守信传统教育
中国的传统道德把仁爱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仁者爱人”、“人和”、“和为贵”的思想。

为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必须讲“诚”讲“信”。

彼此之间地“责已严、待人宽”,提倡“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在当今社会诚信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真诚待人还成为新的社交标准和社会准则。

当代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及意义。

(五)、文明礼貌传统教育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人和人的关系讲究“礼尚往来”,待人处事讲究“非礼勿动”、“非礼勿言”。

可见“礼”成为一张必备通用名片。

当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专业技术,又具有礼仪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礼仪对大学生的社交乃至社会文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严于律己、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谦虚苦学、不耻下问、尊师重
教、礼贤下士、刚正不阿、见义勇为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瑰宝,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中起着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的种种优良道德传统,就今人而言,重在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应当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吸收我们现时期真正有益的东西,更适合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东西。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铸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更好的珍视和运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现代意识,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让社会文明的步伐迈得更快,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