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什么是教育技术一定义及内涵教育技术的定义1、AECT9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用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AECT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一、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2、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一)设计领域(二)开发领域(三)利用领域(四)管理领域(五)评价领域第二节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一、教育信息化概念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二、信息化教育概念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三、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第三节信息素养一、概念“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保罗•车可斯基,1974)“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
(美国图书馆协会,1992)“有能力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克里斯汀娜•杜尔,1992)桑新民教授认为: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②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③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④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第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⑤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⑥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二、教师的信息素养构成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2、从技术层面上理解:3、从应用层面上理解(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1、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
3、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
4、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二、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三、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四、多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应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从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教学”的信息传输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
五、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2)华生的“刺激-反应”说:频因律与近因律(3)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5)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说(2)托尔曼认知学习论:刺激-目的-反应(3 )布鲁纳认知学习论:认知-发现(4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5 ) 加涅的学习论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理论学习目标分类理论: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化与顺应)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系统科学基础一、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1、系统论方法的五项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二、新三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三、此外还有:超循环论、混沌理论、分行理论第三章听觉媒体二、人耳的听觉特性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
2、音调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觉。
3、音色人耳对声音中泛音的数量、相对强弱关系及其分布的感觉。
4、可听声范围20-20KHz3、使用扩音机的注意事项课室设备的开关机顺序(P62)(一)通用卡拉OK A V系统第五节数字音频及计算机处理一、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数字化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3、影响数字声音质量的主要因素: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
常见的三种采样频率:电话效果:11 kHz FM电台效果:22 kHz CD效果:44.1 kHz三、数字音频的格式及转换(一)数字音频的常用格式●W AV ●MP3 ●RA、RAM ●WMA ●MIDI●VQF ●AIFF ●ASF、ASX、WAX等一、什么情况需要格式转换:文件太大或软件不兼容二、文件格式转换基本方法:1、使用编辑软件中的“另存为”转换文件格式;2、使用专用的格式转换软件。
超级解霸MP3格式转换器(可转换视频为MP3);Streambox Ripper 从RA到MP3;超级转换秀,全能格式转换大师Konvertor ,SOX(SOund eXchange),豪杰音频通。
(二)Sound Forge的使用二、刻录光盘的种类(一)CD-ROMCD-RCD-RW(二)DVD-ROMDVD - R/RWDVD+R/RWCD-R种类及特点绿盘(Cyanine):对光线敏感,有较低的写入功率和较宽的功率范围,兼容性强;蓝盘(AZO):抗紫外线能力好,有防刮伤涂层,保存期长,寿命可超过100年;金盘(Phthalocyanine):对光线不敏感,清晰度高,性能稳定,寿命可超过100年;其它:黑盘、黄盘、粉红盘等。
三、常见的光盘刻录方式1、整盘刻录(DAO模式)2、轨道刻录(TAO模式)3、飞速刻录(OTF模式)4、区段刻录(SAO模式)5、封装写入(PW模式)第四章视觉媒体第一节幻灯、投影媒体一、幻灯机(一)幻灯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幻灯机的构造(1)光学部分(2)机械传动部分(3)机身部分(4)电气控制部分(二)幻灯机的使用和保养1、幻灯片正确放置(正面倒立);2、幻灯片的保护(避免裂口、受潮而被卡);3、确认风扇正常工作;4、调焦;5、工作状态防震动;6、用完后先让风扇工作一段时间才断电;7、镜头保护;8、通电驱潮。
四视频投影机投影机的功能——可接入如下信号:1、视频信号2、VGA信号二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功用(一)镜头摄影术的诞生,主要依靠镜头和感光片得到了解决1、镜头的焦距(对成像的影响)(1)影响被摄物体在成像画面中的比例;(2)影响成像视场角的大小(3)影响景深的大小。
2、种类及特点依镜头焦距值的大小,可分为标准镜:45mm、50mm、58mm;广角镜(含鱼眼镜):17-35mm;摄远镜:中焦:105-135mm;长焦镜:200-1000mm变焦镜:特殊功用镜头。
(二)光圈镜头的透镜组间控制进光量的装置。
光圈系数都是以2倍数递增的,即:1,1.4,2,2.8,……相邻两个光圈系数的通光量相差2倍。
(三)快门(1)概念:照相机从时间上控制通光量的装置。
(2)种类:镜间快门、帘幕式快门、B门、T门(3)自拍装置:为延长快门的启动时间而设的装置。
(四)取景装置1、概念:确定拍摄范围的装置。
2、种类:同轴取景与旁轴取景。
(五)调焦1、概念:使景像在胶片上成清晰影像。
2、调焦方法:重影式;磨砂玻璃屏式;环带棱镜式;裂像(截影)式;估距式(六)景深1、景深的概念:调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
2、景深环的使用3、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物距远近。
七、摄影感光材料摄影感光材料:感光片;相纸成像过程:感光(卤化银的受光分解)→显影→停显→定影感光材料的构成:保护层;乳剂层;结合层;片基;防光晕层(冲洗时会自行褪去)彩色感光片中增加了成色剂,乳剂层分为感红层、感绿层和感蓝层。
(一)感光材料的种类1、黑白感光片:色盲片(只蓝紫),分(正)色片(非红),全色片;2、彩色感光片: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直接得正像),彩色正片(负片拷贝);日光型片,灯光型片;1、色温:当标准黑体在某绝对温度(K)时辐射出某种色光,我们就将这一温度称为该色光的色温。
(平均日光5000K,普通灯光3000K);2、色温与光的色成分——高色温光偏冷色,低色温光偏暖色;3、色温片原理:灯光型片感蓝乳剂层感光能力强,感红层迟钝;4、色温片的使用——灯光型片在日光下使用,相片偏冷色;日光型片在灯光下使用,相片偏暖色。
环境色温低,相片偏暖色;环境色温高,相片偏冷色。
色彩的画面表现1、色彩基调的形成色彩基调:在画面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色彩基调的形成,通常分两种方法:一种是内部设色法,一种是外部罩色法。
内部设色:选择、配置色彩向基调色靠拢;外部罩色:白平衡偏色,色光照明,滤色镜;2、画面的色彩构图画面色彩构图:根据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需要,对画面内的可视对象进行恰当的配置和布局,以使各种色彩形成一种既有对比变化,又是统一协调的整体关系。
(六)摄影的光线(1) 方向: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1、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
光源从相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其影子直接投在背光面而被遮没。
2、侧光侧光又叫侧面光。
当光源照射方向与相机镜头光轴方向成左右900角时,被摄对象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于一侧3、逆光——逆光又叫背面光。
当光源照明方向与相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身后时,被摄对象处在逆光状态4、顺侧光与侧逆光5、顶光与脚光:丑化人物(2)光线造型: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主光:又称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
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柔光,以减弱主光生硬粗糙的阴影,降低反差。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沿的光线,具有逆光效果。
背景光:又叫环境光,是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消除主体在背景上的投影,突出主体,烘托气氛。
三点布光——人物照明基本方法第四节图片数字化及处理基本过程:采样及量化一、图片处理基础知识(一)图像的分类:1、矢量图像;2、位图图像(二)图片处理的基本要素1、色彩2、色彩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3、三基色原理(1)相加混色法:红色+绿色=黄色;红色+蓝色=品红;绿色+蓝色=青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2)相减混色法:黄+品红=白-蓝-绿=红;品红+青=白-绿-红=蓝;青+黄=白-红-蓝=绿;黄+品红+青=白-蓝-绿-红=黑(三)图像文件格式TGA;BMP;GIF;TIF;JPG;PCX;PCD;PNG3、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1)光学分辨率(2)色彩位数(3)灰度等级(4)最大扫描尺寸(5)扫描速度(三)扫描仪的使用注意事项1、扫描仪应避免工作在灰尘较多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