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民族之间的复杂程度甚于中国,因
为美国没有一个处于绝对强势的民族。
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美国如此开放
如此多元化的氛围。
虽然也有着很多种族史上黑暗的瞬间,比如黑奴,比如夏
威夷土著,比如印第安人,比如排华法案,比如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等等,但是
相对而言,美国更开放,更包容,更利于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
正式因
为美国这种“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让美国成为了二百年来各种族人民都
最向往的大陆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陆,但与美国不同,如果说美国是多民族的
熔炉,那中国就是多民族的拼盘。
因为各族之间的互相征伐和斗争的时间远胜
于和平相处。
美国是一个非常平等的社会,其财富和等级的区别,比起其他任
何国家的人民都要小得多。
这种平等,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独立之初的美国,除了美洲的土著印地安人和被强迫贩卖来的黑人奴隶以外,完全就是一个
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它没有自己的皇室和欧洲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欧洲
国家那样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传统和势力。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绝大多数人务农,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广人稀,土地拥有者非常普及,传统意义上靠租种别人土地过活的农民,在
美国基本上不存在.我们通常都知道,政治权力是由经济权力来决定的,而当时
的经济权力,主要就表现在对土地的占有上。
如果土地只为少数人所有,政权
肯定是贵族政体,由少数能够享受教育的精英来统治多数没有土地的人,而当
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地主的时候,那结果就只能是建立一个高度平等的共和国。
美国当时的开国元勋皮克尼就曾指出,美国的平等将持续很久时间,因为在一
个新的拥有着巨大的未开垦土地的国家,不会有许多穷人和依靠别人的人。
为
了保持很大程度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平等,强烈主张民主的杰斐逊总统,甚至
希望美国永远保持为一个由小农组成的社会。
美国有利于民主政体生存发展的第二个条件,是他们所享有的高度自由。
在十
七和十八世纪,包括洛克、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在内的许多欧洲人,都认
为北美殖民地是美德和自由的特殊保留地。
大批移民从欧洲纷纷涌入美洲大陆。
他们当中许多人就是为了逃避各种各样的迫害,到北美寻求自由的,移民到新
英格兰的清教徒如此,在威廉宾的率领下定居于宾夕法尼亚的教友派教徒也是
如此。
最后,美国大多数人思想一致,认为民主是一个很好的政体,而且愿意为它的
不断发展而努力,甚至可以为此相互妥协。
这种思想上的共识,对于民主制度
是绝对有必要的,若是缺少这种共识,一个民主自治的制度只会陷入瘫痪,导
致无政府主义,这也正是十八世纪末部分美国人反对民主政体的根本原因所在。
美国人的思想及意识形态惊人地一致,这与他们的国情有关。
早期的美国移民,大都来自英国,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
比起单一的英
国社会来讲,美国社会在价值观上,更像一个整体。
那时候的美国人总不愿意
持与其他多数人不同的观点。
当时的美国人如果到全世界走走,就会发现除了
他们自己的社会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像他们那样服从大局,处处小心谨慎,总是考虑别人的观点。
平等、自由和对民主的向往是建立和巩固民主政体所必不可少的。
美国在这些
方面有幸享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从这个角度说,近代世界第一个民主政体
诞生于美国是毫不奇怪的。
对于美国来讲,十八世纪末是一个国家只能一度遇
到的特殊时期,即把自身组成一个政府的时期。
由于深受欧洲民主主义思想的
熏陶,加之美国独立前的政治实践以及美国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美利坚合众
国的缔造者们才抓住了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建立了代议民主政体。
这就是美
国何以会有国会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首先,实施民
主后,国家机器运转效率肯定会降低许多,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增高,如果在
战争状态下,是极其不利的。
美国为什么在二战初期不能迅速的武装起来?法
国作为二战以前的陆军第一大国,为什么会迅速垮掉?民主起到的负面作用不
可低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长久以来,直至近代,在与世界范围的他国和他族的交往还比较有限的时代,
中国人并没有“中华民族”的自觉。
用费孝通先生的话,便是:“中华民族作
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
清末民初的中华民族,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艰巨任务。
其“中华”概念,无疑是千百年来“中华”概念的延续,但更是这一概念的发
展。
100年前的“中华”,已经全然不同于“五胡乱华”时代的“华”,也已
不同于元末明初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时代的“中华”。
1905年同盟
会成立时,孙中山把自己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民族”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复兴汉民族统治的意思;“民权”对应“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意思;“民生”则对应“平均地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不只是汉族一族的观点开始深入人心。
中
华民族对自身的认识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民族自觉的道路上迈出了一
大步。
辛亥革命爆发后,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五大民族建立一个
共和制的新中国。
在革命党人和袁世凯的压力下,在“五族共和”口号的感召下,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很快被迫同意交出政权,并接受了“五族共和”的口号.在民国取代清朝的政权交替过程中,满汉两族的统治者都承认了“五族”同为
中国民族的事实,接受了“五族共和”的口号,也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
问题上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