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

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

大家都喜欢说中国人素质低。

这种素质可以解释为一个国家整体民族的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反应人的质量要素的总和。

人们喜欢拿中国人和欧美人比较,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说中国人的素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关于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之间的关系,虽然大家都不否认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国民素质水平。

但是大家在现实中更多强调的是国民素质对一国经济甚至是对一国整体之发展的作用。

大家甚至都把国民素质上升为一个决定性因素。

最愿意拿出来说事的就是看见老太太摔倒了但不去扶。

前一段时间又出了一个小悦悦事件。

关于这种事件,我有一点自己的理解。

我们不知道当时这18个路人心理是怎么想的。

但是有一点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理由,那就是,如果这是个骗局,我赔不起。

而呼应这类事件的是网上流传广泛的北大校长撑腰体。

我们想想,如果是北大校长遇到这件事,他上前帮忙的几率是不是应该大一些。

首先是他社会地位在那,不可能袖手旁观。

还有就是如果他被坑了,北大法律系会给他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也许北大还能替他赔偿。

所以我得出个结论,见义勇为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国民素质水平。

可以设想如果哪天大家都不差钱了,见到摔倒了的老人能上前扶一把的人应该会多起来吧。

当然,那种理想状态下,也不会有为讹人而摔倒的老人了。

接下来就是关于国民素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很多人说国民素质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

总喜欢举二战后日本的例子。

的确,我们不可否认,国民的高素质高凝聚力带动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国民的高素质是在国家经历了大的变故,大的灾难之后才发挥出来巨大的凝聚力的。

其实,中国国民在国家遇到大的危难的时候,凝聚力也可以在一瞬间飙升。

比如汶川地震之后。

我认为国民素质在一国经济崛起和复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复苏,特别是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复苏,那是同一代人经历了国家经济,生活水平大起大落后,想要回到以前那种好生活甚至想过的比以前更好而做的努力。

相比中国,汉唐盛世,八方来朝对于今人来说那只是久远的传说。

是现代世界中无法企及的梦想。

中国近代以来国力的衰退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说不出哪代人见证了这个过程。

就是说日本是个特例。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要努力发展经济。

只有经济发展好了,国民素质才能大幅度提升。

现在我们欣赏的那些国民高素质的国家,背后是更早的经济发展。

而想要靠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发展经济,有些困难。

因为想要兼济天下首先要修身齐家,毕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在还没来得及改变这个世界就饿死在首阳山了。

更有在历史上留名得不是那位不食嗟来之食的那位仁兄,而是施粥的黔敖,所以在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这一个问题上,我想用管子的一句话作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