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yangzhzh
2008年12月4日至5日xxxx学区在教导处的组织与安排下,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听了执教教师的课和评课老师们的一些观点,从中得到不少,也发现不少。
这次活动中,执教老师们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新课程中的新内容,老师很难将课堂气氛活跃化,具体操作中是难与学生产生共鸣。
就象罗权老师所上的四年级数学科中的“数学广角”,这部分的内容确实很灵活,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教材里的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实际问题,课堂上确实很难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
可以说是老师要在短时内也很难完成这类。
令我感到要做一个有应变能力的人就得加强自身的知识,透过一些现实问题来衡量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看来我们学区的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大胆实践,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还有听了姜翠老师的一年级语文的“商场”一课时,老师在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时,做得到位,从口形到声调和鼻边音等去引导学生,语言里很是具有儿童化,但都是一些专业术语,普通话也很标准,把课堂组织得琳璃尽致,整个过程达到声情并茂。
另外,龙炳老师上的六年级“小学生要不要看电视”的口语交际中,上成了一节辩论课,为我学区的口语交际课开了一个先例,树了一面镜子,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我的发现:在评课的过程中,有的老师评课都没有抓住要点去开展,语言组织相当的差,说明是没有具体的业务理论指导,也可以看出这些老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根本就没有学生去进行口语交际,老师
没有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又如何去指导学生呢?
个别老师在上课中,仍然出现唱独角戏,还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奴隶,老师永远是主宰者,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思维根本就活跃不起来。
还有的老师将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与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造成师生俱惫。
这就是老师的一大忌讳。
把古诗上得逐字去掌握意思,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古诗是在于多读成诵,感受诗句中美,从而受到中华优秀的文化熏陶。
这次活动中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个别老师是相当的吝啬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没有培养学生回答问题能力,没有教给方法,甚至出现一棍打死的现象,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x年的时间了,个别老师仍然没有更新观念,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摆老资格,用老眼观看新事物的现象,给我学区的实施课程改革步伐带来阻碍的局面,成为我学区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一大病端。
有人说:教研是打牙祭,我要说:教研就是比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