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整合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资源摘要:课程资源整合是作为新的理念出现在教育改革中的。
其中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状况。
高中数学在教育中有其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来确保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整合;高中数学;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资源作为一个新理念出现在教育领域中。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其中数学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确保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基础。
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不乏有“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等现象,而忽视了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借以来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一、拓展数学教材资源的范畴
传统的数学教材包括:教科书、课程标准以及与数学相关的辅导材料。
其中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拓展数学教材资源范畴的基准点。
我们知道,数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删减,从而让数学教材具有生活性、多样性、时代性、可接受性等,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
数学的感知,又能延伸数学教材内容。
如:在教学中,笔者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即:对于教材中设置的“想一想”栏目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将其整合成为具有趣味性、继发性、目的性、挑战性的问题,进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
二、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
高中数学教材中都增加了活动、探究板块,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能力。
如:数学教材的每一章都附有几篇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课题”“实习作业”等,体现了数学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性。
作为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借以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分析、总结数学知识原理,这样一来,不断强化了自我的数学知识,还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如:在学习“函数”教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时,笔者以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为原点,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函数等知识来分析、总结“冰块融化成水”的函数模型。
很快学生展开了信息、材料的收集和整合,进而运用数学知识逐一解决其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整合教学资源
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资源的联系,即:从其他学科中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丰富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如:思想政治、地理等教学中常提到: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来进行举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真正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是目前困扰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环境的保护,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这样一来,即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一举两得。
总之,教学资源是无限的。
作为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开展无限的思维,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来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