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历史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历史

在命运中挣扎的勇士——俄狄浦斯我们不能说人是渺小的,因为谁也不能够否定一个奋斗的、拼搏的、前进的人所拥用的力量及其所能够创造的成绩。

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人,一个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人,一个拥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崇敬的。

但是冥冥之中自有那些无法言喻的力量,一直制约着拼搏者的力量,阻挡着前进者的步伐,甚至误导着探索者的方向。

我们把这种不可名状、无法战胜而又强加于人们身上的强大力量称之为命运,或许我们也无法给命运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当一个人倾其所有力量抗战这种存在于茫茫宇宙中神秘力量,最终却是跌入莫名的深井,穷尽所有的能力,也终究不过是在井底冲突、挣扎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其实就是命运面前的失败者——正如俄狄浦斯。

当斯芬克斯的谜语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时候,当弑父娶母的悲剧震颤我们心灵的时候,俄狄浦斯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也就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底。

但是,当我们看到个人的抗争在命运的面前显得微乎其微、无能为力的时候,当我们发现命运的手掌正左右着人类道路终点的归属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命运的强大以及人的藐小,似乎是命运的权威和人的羸弱,我们所能够发出的也只是对深深的同情和无奈的叹息。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索福克勒斯所要告诉我们的呢?是不是《俄狄浦斯王》所要呈现给世人的呢?——其实不然!故事中我们看到,命运之神启示奥卡斯塔,他将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时候,奥卡斯塔将还是婴儿的俄狄浦斯钉住了脚跟并弃之荒野。

但是执行命令的牧人却出于不忍而讲婴儿交给了科任托斯国的国王波吕波斯。

这时幸存的俄狄浦斯当上了幸福的科任托斯国的王子,但是,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的身世及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诅咒时,不知情的俄狄浦斯离开了并非自己生父的波吕波斯国王,以避免“弑父娶母”的厄运,并宣告绝不会再回科任托斯国。

在他离开科任托斯国的时候,却在一个岔路口意外的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当他途径忒拜城的时候,忒拜城的国民正挣扎在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之中,聪明的俄狄浦斯解答了女妖的谜语,使女妖羞愧地自杀了,从而当上了忒拜城的国王,并阴差阳错的娶了拉伊奥斯,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为妻。

就这样,“弑父娶母”的预言还是在万般逃避之中兑现了。

俄狄浦斯当上国王之后,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但是无情的瘟疫降临了忒拜城,命运再次启示,只有找到杀害老国王波吕波斯的凶手,忒拜城才成幸免于难。

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国家,毅然决定一定要找到杀害老国王的凶手,并诅咒凶手必将遭到所有人的唾骂和排斥。

在挫败了预言师的隐瞒和拉伊奥斯的阻拦后,俄狄浦斯最终知道了自己就是杀害老国王的真正凶手,并且造下了“弑父娶母”的悲剧。

羞愧的他最终刺瞎了自己双眼,流放在忒拜城之外。

正是俄狄浦斯的不屈于命运,才使他离开了科任托斯国,从而犯了“弑父”之罪;正是他的聪慧勇敢,才使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迷,从而造了“娶母”之孽;正是他的正直和执着,才使他挖出了自己的“弑父娶母”的罪行,从而羞愧地自毁双目、自我放逐。

我们看到这正是俄狄浦斯的不满于命运,不断地与命运抗争,才使他一步步地接近了预言,一点点地沉进了命运之渊。

也许有人会假设:如果俄狄浦斯顺从了命运,或许他将不会犯下难以饶恕的罪恶,也将不会出现这个令人同情悲剧。

但是,事情是不允许人们假设的,在命运的支配中人们是不能存侥幸心理的。

俄狄浦斯即使不是以这种形式兑现了预言,也会以其他的形式来实现的。

然而,也正是俄狄浦斯的这种不屈于命运,勇敢抗争的行径,才使我们看到了他精神中的闪光点,看到了他人格中的伟大,即便最后还是难免是一个失败者,但他留给我们的确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是一个不向命运妥协的勇士的形象!如果我们拿另一个有着俄狄浦斯影子的人物与他相对比的时候,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俄狄浦斯王》所呈示给人们的话语。

这个人物就是曹禺《雷雨》中的周萍。

周萍也是一个捆缚在命运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这个相貌堂堂、外表让人一见就难免会爱上的人,其实却是一个屈于父亲威严的一个没有主见、内心脆弱的一个人,在他的心中充满着困扰和不满,这种情绪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底,并且不断地滋生壮大,壮大到一定程度它必将会迸发出来,当它迸发出来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冲击力将不再是理智和道德所能束缚的了,所以,他抛开了道德的枷锁与繁漪发生了一场短暂而又的乱伦关系。

然而,当周萍冷静下来的时候,他再一次屈服在了他父亲的“威严”及道德的压力之下了,再一次恢复了他软弱的本性。

他极力地想逃离这段乱伦关系,逃避这个不幸的命运。

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温柔美丽的四凤身上,殊不知再一次跌进了命运的陷阱,并且越陷越深。

当得知四凤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时候,周萍彻底地绝望了,他承认了自己在命运面前的失败结局,“我不该是你的儿子”这句遗言昭示着他的无奈与绝望,凄惨的枪声表达出周萍的彻底失败。

虽然两个故事都有着相同的结局,那就是两个人物最终都成为命运面前的失败者,都以一个悲剧的结尾结束。

但我们看到俄狄浦斯和周萍身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俄狄浦斯在命运面前始终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即便最后他刺瞎了双眼、自我放逐,也并没有表现出对命运的妥协,相反,所表现的正是对命运的讽刺和不屈,“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当看的人,不认识我想认识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这是他所有的不满的宣泄和斗志的喷发,盲眼放逐,忍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来赎清自己罪恶,这是他最后的坚持和反抗;而周萍在命运面前始终是一个逃避者的形象,最后的呼声和无情的枪响,也表现了他的彻底的妥协和放弃。

或许正如歌者所唱:在命运面前没有幸福的人。

但是,俄狄浦斯以他奋力反抗、永不妥协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而周萍却只是以自己的血液挽回了自己最终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尊严和价值。

可见这种俄狄浦斯式的反抗与奋斗才是索应福克勒斯所要呈现给我们的奴隶主民主派所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及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俄狄浦斯王:英雄神话破灭的经典寓言y吴碧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浙江温州325003)摘要俄狄浦斯王集中了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三大模式:弃婴模式、国王与替罪羊模式、神谕模式。

它特殊的谜语式结构与俄狄浦斯坚持追查事实真相神刚好一致,而俄狄浦斯最后的悲剧却也正是古代希腊命运观中隐含的陷阱及英雄的特殊定位所致,从这个意义讲,俄狄浦斯的悲剧恰恰喻示了所有英雄神话在悲剧时代的破灭。

关键词俄狄浦斯英雄经典中图分类号I54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375(2001)040021(05)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索福克勒斯最完美的悲剧,故事取材于古希腊著名的英雄神,但在悲剧诗人的笔下,它却有了新的阐释,即:英雄神话的破灭。

而这个悲剧的经典模式在悲剧时代也就有了寓言式的意义。

1弃婴模式在世界各地神话中屡见不鲜,在古希腊神话中尤其普遍,而这众多的弃婴之被弃,从故事层面来看,大都由于弃者与被弃者之间权力乃至生存的非此即彼的竞争,基于这一点,掌握生杀大权的那一方便必然地要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以人为的方式取消竞争的对立面,即抛弃婴儿,只是各人采取的具体方法不同。

如奥林匹斯的主神宙斯即为一个弃婴,其父克洛诺斯担心自己被儿女推翻便一一吃掉儿女,其母瑞亚偷偷生下了宙斯交给一个仙女逃到一个山洞里。

再如阿耳戈英雄珀耳修斯,他的外祖父阿克里西俄斯根据神谕得知女儿达那厄将生一子,长大后会杀害他夺取王位,阿克里西俄斯便将女儿与新生儿一起放入一只木箱投入大海。

其他的如伊阿宋、帕里斯、瑞摩斯与洛摩罗斯等等的故事皆大同小异。

[1]这种残酷的竞争法则在远古初民中由来已久。

如!正如树叶荣枯,人生的世代也如此/秋风将枯叶撒落一地,春天来到/林中又会滋发许多新的绿叶/人类也如是,一代出生一代凋谢。

∀[2]下一代的出生作为一个对立面,让这一代人清楚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以及作为生命终点的死亡的临近。

弗雷泽在金枝中为我们详细再现了古罗马一种古老的地方习俗,传说在罗马附近的内米湖畔,在阿里奇亚的丛林中,有一座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的祭司时刻手持利器守卫着神庙左近长着的一株高大繁茂的圣树,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这棵树上的一枝树枝,就获得了同这位祭司决斗的权力,如果杀死这位祭司,他就可以取而代之。

在这部伟大的人类学著作里。

弗雷泽结合世界各地原始初民的习俗详细探讨了这种代代相残、取而代之的竞争法则,而这与原始人的灵魂观有关。

原始人最初对有生物和无生物是不加区别的,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一个与他本人一般无二、只是小一些的生物,而人的活动便是受到这个小生物的控制,这就是灵魂,它能短时间出走,表现为睡眠,也能永远离开躯体,即为死亡。

他们相信,巫师帝王们之所以能够懂得天地间的奥秘也就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灵魂异于常人,为了保#21#第22卷第4期2001年8月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WENZHOUTEACHERSCOLLEGEVol.22No.4Aug.2001yy作者简介:吴碧华(1977-),女,96级学生。

收稿日期:2000-06-20护这个关系到万物繁盛与否的灵魂,在他的躯体衰弱或出现缺陷时,就要做好灵魂的迁居工作,即处死帝王躯体,让另一个人来代替。

[3]从这层意义来讲代代相残、取而代之的竞争法则其实只源于原始人一个朴素的生存理想,而弃婴模式亦由此而来。

拉伊俄斯与俄狄浦斯这两位国王被处死(惩罚)事件,其实也与此有关,我们可以设想,拉伊俄斯之被处死是因为城邦面临女妖司芬克斯的危害而作为国王的他无能为力,有能力拯救城邦的俄狄浦斯理所当然取而代之,而俄狄浦斯之被流放则因为可怕的瘟疫。

比如在作品开场中,祭司率领着一群乞援人对俄狄浦斯说:!我和这些孩子并不是把你看作天神,才坐在这祭坛前求你我们是把你当作天灾和人生祸患的救星。

∀而俄狄浦斯也为自己下了定义,他对请愿的人们说:!我知道你们大家很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加痛苦。

因为你们每个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而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我自己,也为你们。

∀[4]二者之间的对话清楚地让我们看到国王被视为救星的意味。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意象,比如,请愿的人们聚集在俄狄浦斯面前时,!捧着缠羊毛的树枝∀,而剧本也两次提到全城响彻着!求生的歌声∀。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来看一看远古时代的一些特殊仪式。

在初民的观念中,万物的繁殖是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而!不育、疾病和死亡被看成是一种严重的污染,一种破坏了生活的正常进程的罪恶。

∀[5]因此,为了生命的正常延续,在雅典以及古希腊的其他城邦,每年都要举行一种仪式,旨在定期驱除在过去一年里累积而成的污染。

根据拜占庭的赫拉迪奥斯的记载:!在雅典,习惯上是让两个替罪羊游街示众,一个为男人驱除秽气,另一个为女人∃∃∀据传说,这个仪式的起因大概是雅典人杀害克里特人安德罗盖奥斯的罪行,为了驱除由罪恶招致的!瘟疫∀,人们制定了这个习俗,借替罪羊∀进行经常性的净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