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坡林地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

山坡林地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

1什么是生态养鸡养鸡的场地、环境和投入品达到生态标准就是生态养鸡。

生态养鸡就是把鸡养在远离市区,附近没有民居,没有其他家禽,没有农药污染,没有噪音干扰,地表、泉水中没有有害矿物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植被良好的山坡林地上。

鸡生长在清新的空气和没有污染的环境中,“住”的是名副其实天然氧吧,吃的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原粮、杂草、昆虫和沙砾,喝的是干净无菌的天然矿泉水,“睡”的是没有任何气味的木质栖架。

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长大,鸡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机体得到极大的锻炼,体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免疫力得到大幅提高,只只健康活泼美味可口。

这种方法养出的鸡,因体质好抗性强很少用兽药,后期个别鸡因病伤等不治疗直接淘汰,所以体内没有任何的化学物质和兽药残留。

因广采杂草、昆虫和沙砾,增加了体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因较大范围的觅食,跳跃和嬉戏,肌腱得到锻炼,脂肪、水分含量减少,肌肉韧性增强,所以鸡肉十分耐嚼,味道特别清香。

生态鸡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标准,属于优质高档的商品鸡。

生态养殖模式,其效益比普通鸡增收8元/kg左右。

采用生态养殖技术,不但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一条实实在在新路子。

山坡林地生态养鸡,一只只尖嘴利喙和一双双锋趾利爪,不仅清除了林间所有青嫩杂草、消灭了大部分昆虫,保护了林木,而且疏松了地表土壤,既增加了林间地表水肥涵养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大量的鸡屎洒落在山地林间,又给林木回馈了上好的有机肥料,使林木生长速度加快。

枝繁叶茂的林木给鸡提供大量的氧气和舒适的活动环境。

可以形成林木,生态鸡,人类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良性生态循环。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生态养鸡不仅投资可大可小,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低,养鸡场所好找,环保无污染,饲养管理粗放,鸡的抗病力强,成本低见效快,而且产品供不应求,收益稳定可靠。

生态养鸡,环保低碳,营养美味,可持续发展。

这种养殖方法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植这种绿色环保养殖新模式。

2 生态鸡养殖品种选择山坡林地养鸡,品种选择十分重要。

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鸡在山坡林地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一般选择适应性广,抗病力好,觅食力强,能耐粗饲,体型清秀,羽毛亮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地方良种鸡或地方土鸡血统为主的杂交鸡种。

如我们怀化市独有的地方良种雪峰乌骨鸡,就是我们当地生态养鸡的首选品种。

雪峰乌骨鸡乌骨乌肉,体型清秀,羽毛亮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特别适合生态放养。

我们当地市场上所谓的“土鸡”、“谷子鸡”、“乡鸡”,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品种。

3 生态鸡养殖场地选择养殖场应远离畜禽交易场所、畜禽屠宰场、加工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场,避免空气、尘埃、水源、病菌、噪声等污染。

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山坡林地。

树林的荫蔽度在70%以上,方便鸡群在阳光强烈时到树荫下乘凉,防止鸡群中暑;树枝为鸡的栖息提供了天然条件。

另外,林木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效减少鸡粪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

4 育雏舍与棚舍的搭建4.1 育雏舍山坡林地养鸡一般数量较多,建好育雏舍必不可少。

育雏舍的面积根据品种和饲养量来确定,一般地方中小型品种以雏鸡30只/m2计算。

育雏舍的消毒、温度、湿度控制与正常养鸡的方法相近。

也可以在成鸡棚舍内另搭建一个小棚作为育雏舍,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又可以增强育雏舍的保温效果,还能让鸡熟悉居住环境和省去转棚的麻烦。

4.2 棚舍根据鸡的数量、山坡林地地形和面积,在靠近山坡林地的地方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

鸡舍建筑面积按10只左右/m2计算。

鸡舍两边滴水檐高1.7m左右(也可以建成半圆形拱棚),棚顶盖茅草或用遮阴网,周边挖排水沟。

防止鸡群被雷击雨淋、烈日暴晒、意外惊群,且有利于鸡群免疫注射操作。

棚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提供舍内饲喂。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鸡喜欢高栖,所以棚内地面应设栖架。

这样既顺应了鸡的天性,又能防止鸡屎弄脏羽毛影响美观和减少寄生虫感染几率5.1 放养密度与规模放养密度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根据山坡林地的植被和可利用资源情况,一般放养密度300只左右/667m2。

密度过大时杂草昆虫等生态饲料不足,需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鸡蛋的口味;密度过小,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态效益低。

放养规模一般以1500只左右/群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

5.2 放养时间选择根据山坡林地饲料资源和上市日期综合确定进苗和放养时间。

虽然生态鸡一年四季都可以放养,但是一般4月初至10月底(农历清明节至重阳节之间)放养更为合适。

此期间温度相对稳定,利于育雏,山林枝繁叶茂、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

11月至次年3月则相对要差一些。

5.3 放养调教与管理5.3.1 放养调教放养初期,鸡的个体小,胆子也小,羽毛尚未丰满,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及时发信号将鸡群收回鸡舍,防止鸡羽毛被淋湿而受寒发病。

放养初期放牧4h左右/d,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

这期间要注意防止鹰、隼、蛇和鼠等危害。

在补料时,进行吹口哨、敲料桶等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如果没有狐狸、黄鼠狼和野猫等野兽危害,也可以让鸡在野外过夜。

在野外过夜的鸡一般都会主动寻找树枝栖息。

据观察,在树枝上高栖的鸡,比一般在棚舍内栖息的鸡增重快。

5.3.2 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较强,对蛋白质饲料及其中的赖氨酸等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

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

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

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和商品率。

5.3.3划区轮牧一般3000m2左右林地划为一个牧区,每个牧区用尼龙网隔开,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和人带传染性病菌等对鸡群的侵害,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

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赶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

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期可不分区。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山坡林地撒一些三叶草、紫云英、菊苣等人工草种,满足鸡的采食要求。

5.3.4公鸡去势因为公鸡虽然比母鸡长得快一点,但是公鸡肉质粗糙,口感稍差,怀化市场公鸡比母鸡低10元/kg 左右。

而且性成熟的公鸡在荷尔蒙的作用下非常好斗,打斗不仅使公鸡增加了饲料的消耗,往往还非死即伤。

所以如果不计划留种,最好在进场后25d左右就把公鸡去势。

去势后的公鸡俗称“阉鸡”,“阉鸡”性情温和,生长速度比公鸡更快,个体比公鸡还要大,鸡肉味道比母鸡还好,售价一般都高于母鸡。

所以公鸡去势能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

5.3.5限制饲养养殖业特别是养鸡,总成本的70%以上是饲料开支。

千方百计降低饲料成本,就可以增加养鸡的利润空间。

除了育雏初期用全价饲料外,育雏期过后,就可自己配制饲料,要适当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根据不同阶段实行“吊架子”饲养。

即分不同阶段实行喂7~8成饱甚至5~6成饱的限制饲养方式。

不要让鸡饱食终日,而要让鸡饥不择食。

因为它们饥肠辘辘,所以就会广采树叶、野草和昆虫沙砾等,这些天然物质的摄于,不仅弥补了商品饲料的不足,而且增加了非常丰富的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5.3.6后期育肥即130d至上市的时期。

此期的鸡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

肌肉内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肉的品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

在饲养管理上应停止限制饲养,增加饲料的能量,采取自由采食。

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以利于育肥。

5.4 饲喂技术规模化生态鸡养殖仍主要靠人为供给饲料,野外杂食只作为补充。

由于生态鸡养殖的品种多为土鸡,其生长速度较慢,故所用的饲料营养水平不宜过高。

一般在小鸡阶段使用无公害饲料厂家生产的小鸡配合饲料;在中大鸡阶段则按一定比例拌入无污染的稻谷、玉米、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

为增加鸡肉的口感和风味,应适当延长饲养周期,控制出栏时间,一般饲养150d在接近体成熟时出栏品质最佳。

6 生态鸡的疫病防治措施6.1 消毒场地、鸡舍、用具消毒是确保鸡群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实行专人负责。

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的清栏消毒。

消毒选用消特灵、百毒杀等低毒、高效、广谱消毒药。

6.2 兽药使用兽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无公害优质鸡的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

6.3 防疫可以参考下面的免疫程序:(1)1d接种马立克氏病液氮苗(孵化场负责);(2)5d接种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3)12d接种法氏囊苗:(4)18d接种新支二联苗;(5)24d用法氏囊苗二免;(6)35d用鸡痘与禽流感油苗同时免疫;(7)55~60d接种新城疫Ⅰ系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