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

高中小说教学现状探析
摘要:高中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感情体验,完
善人格修养,但是,高中小说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文体知识归纳陈旧,小说作品梳理简单,缺少文学形象还原,主题诠释要么教条僵化,要么肤浅随意,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说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小说教学知识的组织形象的鉴赏主题的诠释
小说以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赢得读者的普遍喜爱。

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感情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民族、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小说教学的意义深远。

但是,高中小说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从找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的角度,尝试分析高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说教学教什么
学生通过高中小说课程的学习,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呢?
笔者结合三维目标理论谈一谈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说课程目标的理解。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1、高中小说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小说知识,为理解作品服务。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概括内容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诠释主题能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揣摩语句能力,“根据语境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高中小说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身处地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

2)多元解读
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3)知人论世
“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4)常用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3、高中小说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态度,”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2)情感,情感包括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

个人情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社会情感,”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价值观,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认同和社会价值认同。

个人精神,”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社会思想,”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引文出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
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栖息的地方。

笔者对小说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归纳。

1、小说知识的组织:文体的传统归纳和作品的线条梳理
小说知识的教学就是介绍与小说的文体知识和与小说鉴赏相关的知识,但是教材中选用的这些小说知识还停留在以作家研究中心阶段,不能及时反映文学作品研究、读者和接受研究的理论成果。

陈旧的小说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鉴赏小说。

小说作品知识就是小说解读的语境知识。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等。

而内部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

小说作品知识属于小说解读的外部语境。

现存的小说作品的归纳,常常就是总结一下同一个作者写了哪些
被课本选用的小说。

这样的整理结构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迁移。

2、小说形象的鉴赏:技术分析和整体感知
所谓技术分析就是运用情节图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描写的知识图式(人物描写就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就是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对小说进行
从抽象的语言到抽象的意义的分析。

这种分析有利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但是技术分析因为忽视了文学形象的还原,使鉴赏活动只能停留在语言解释的游戏之中。

鉴于技术分析小说教学的弊端,有人提出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

整体感知就是运用诵读和感悟的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理解文
本内容。

整体感知充分尊重学生的鉴赏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常常缺少教师的必要引导,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常常停留在感受体验的层面,无法批文入理、深度阅读。

3、小说主题的诠释:精神专制和多元解读
精神专制曾经是小说主题诠释的一大痼疾。

韩军指出”用一套唯一的’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模式,箝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说话方式,压抑精神自由,禁绝个性语言,让全体师生都用一个模式思维、用一套话语说话;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高尚’、’健康’、’先进’、’有意义’等人文价值范畴,让师生的语言,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