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科学分管理办法

学生学科学分管理办法

学生学科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条学分的计算
学生学科学分是一般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的总和。

一、一般课程学分的计算
一般课程学分又包括过程学分和考核学分,其基本学分各占该课程学分的一半。

(一)过程学分的计算。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确定学生应得的过程学分。

如学生参加该门课的学习时间不到总课时数的25%,则该门课的过程学分为0.有出现过程学分为0者,不予毕业。

学生所得过程学分以标准过程学分计。

标准过程学分=等第系数x某课程的基本学分(某课程的基本学分系指本学期周课时节数)
等级制、等第系数对应表如下
(不合格人数确定由任课教师根据各班级实际情况弹性管理)
课程的基本学分以该课程(含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以学期为单位时间,学年累计为学年学分,按学年累计为总学分。

一般课程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全学期开设的课程用其周课时计算学分,其周课时即为该课程的学分数(如语文4课时/周,全学期72课时,学分为4分)。

学生的等级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确定计算。

每学期根据平时课堂表现总成绩进行排名。

按人数比例定出等级。

任课教师记录用表(样表)
评分标准:
1.出勤占20%。

迟到、早退每次1分,请病假每节扣0.2分,事假每节扣0.3分,旷课每节扣2分,20分扣完为止。

2.上课态度占30%趴桌每次扣2分,桌位乱坐扣2分,缺少学习工具扣2分,做上课无关的事,每次扣2分,30分扣完为止。

3.上课纪律占30%。

玩手机,每次扣2分;大声说话,吵闹,屡教不改,每次扣2分;不听老师教育扣1分,和老师顶撞扣3分,30分扣完为止。

4.学习任务占20%。

课堂提问未完成扣1分,完成得好,奖1分;缺交一次作业扣2分,照抄作业扣1分,20分扣完为止。

学生每学期过程性学分应不低于20学分,否则由任课教师提出警告,下学期不端正学习态度、不遵守学习纪律将影响毕业。

(二)考核学分的计算
考核学分是指通过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学分。

考核学分采用标准考核学分计算。

标准考核学分=等第系数x某课程的基本学分
(某课程基本学分系指本学期周课时节数)
等级制、等第系数对应表如下:
考核学分如果分期中和期末考核,那么就根据期中、期末成绩4:6综合计算。

如果无期中考核就以期末考核为主。

如果考核的形式为考查。

那么就将考查等级定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类。

人数比例和等第系数同上表。

考核学分计算方法等同。

学生每学期考核学分应不低于20学分,由任课教师提出警告,督促其认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否则将影响毕业。

二、非课程学分的计算
非课程学分是指学生取得相关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学生参加各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专业技能比武、文艺及体育比赛等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或取得技术等级证书者,可追加一定的学分。

①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5、2分
②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5、2、1.5分
③地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1.5、1分
④县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5、1、0.5分
⑤校级:一、二等奖分别加1、0.5分
⑥获本专业必须得到的校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每证加1分。

⑦获规定应取得的国家级等级技能证书(普通话、微机)每证加2分,每递
增一级加1分
⑧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每证加2分
⑨参加社会及民间组织的有关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应向学校教导处申请,批准后参照执行。

第二条学科学分的管理
1.过程性学分由教导处统一制定统计表,任课教师每周记录一次,期中和期末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报各部主任及教导处存档。

2.考核学分按期中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综合计算,学期总成绩达不到60分应进行补考或重修。

1)补考
补考一般安排在下一学期开学后第二周进行,补考合格,成绩一律按60分计,不及格者,按规定重修。

2)重修
①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按规定参加重修。

a.补考后仍不及格者
b.本学科缺课占学期总学时数25%以上者
c.擅自缺考或违犯考纪者(同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d.按《学生学科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取消考试资格者
②凡申报重修,须经教导处批准,按规定交费。

③某门课程重修人数在25人以上者,可开班,不足25人者可通过自修参
加本学期末的补考(自修补考与重修考试时间一致)。

④重修按实际考核成绩核算学分。

3)免修
①学生通过高一层次的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获得相关课程有效学习成绩证明或上一级部门认可的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可申请免修、免试相应的课程,经学校批准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②确由病残原因提出免修体育课的学生,要有市级以上医院证明,经教导处审查,主管校长批准可免修,学生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③凡学校规定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相应的学习经历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免修。

④非学校认可的其他情况不能免修。

三、其他情况
对于从其他职业学校或其他专业转入本专业的学生,应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和学分。

对从高中阶段其他类型教育培训机构转入的学生以及具备相当学历的社会青年,经学校教育部门审核后,也可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和学分,或折算成学分。

转专业学生,获得的原课程学分转为相应课程类别学分,非专业教学计划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学分,可归入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四、三年制专业的学科学分毕业时总分不低于160分,否则不予毕业。

第三条此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条此办法的解释权归教导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