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实验活动册 七下参考答案(1)

科学实验活动册 七下参考答案(1)

参考答案活动1 模拟海水淡化【问题与讨论】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研究海水淡化能供给饮用水和农业用水,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巩固与反馈】1 D 2 C 3 A 4 35kg活动2 大气中有水吗【问题与讨论】1 室外的排水管内有水排出,这说明了室内的空气中有水的存在2 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过了一会儿外壁上有水珠出现;深秋早晨小草叶片上有露水等【巩固与反馈】1 C2 下雨前,大气中水蒸气含量丰富,水蒸气接触缸壁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水缸外表面上,于是水缸便穿上了“裙子”。

可见“水缸穿裙子”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多,湿度大,而这是下雨的条件和下雨天的天气特征活动3 种子里含有水分吗【问题与讨论】1 种子里含有水分2 一般不同 准备20~30粒玉米粒,用相同实验方法,计算出玉米粒的含水量,与小麦、水稻籽粒含水量进行比较活动4 地球上水的循环【问题与讨论】1 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发生的地点不同2 ①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相互之间易于转化;②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3 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促进自然界能量的交换、维持地球上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水不断地得到更新【巩固与反馈】1 C 2 B 3 D 4 D 5 B 6 海洋 水汽输送 7 大气 蒸发 蒸腾 气流 降低 小水滴 小冰晶 降水 地下水 河流湖泊 水循环活动5 观察冰的熔化过程【问题与讨论】1 (1)吸收 (2)0 (3)不发生变化 2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 固液共存状态 增多了 4 不一定。

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巩固与反馈】1 A 2 C 3 A 4 B 5 (1)固态 温度升高 (2)B (3)固液共存;不变;是 (4)液态;温度升高活动6 观察食盐微粒和松香微粒外形的不同【问题与讨论】确定的熔点 规则的几何外形【巩固与反馈】1 甲 乙 2 味精等活动7 蒸发对液体温度的影响【问题与讨论】1 室温;玻璃泡上包有湿棉花的温度计乙示数下降;液体蒸发吸收热量,使温度计乙的示数降低2 会感觉冷。

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使体表温度下降3 用风扇吹后,未包湿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不变,包湿棉花的温度下降更快;用酒精代替水,由于酒精蒸发比水容易,所以相应的温度会降得更快更低【巩固与反馈】1 D 2 D3 菜窖里的水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至于过低 当室内的温度升高时,聚乙烯材料熔化,从室内吸收热量,使室内的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当室内的温度降低时,聚乙烯材料凝固放热,使室内的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这种材料有调节室温的作用实验1 观察水的沸腾【问题与讨论】1 倾斜部分表示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与时间轴平行的水平部分说明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是水的沸腾过程2 在100℃左右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 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在水面上方有大量的水汽上升【巩固与反馈】1 C 2 B 3 C 4 B 5 表面 内部 沸点 标准大气压 小 大 升高 大 小 不变 沸点 吸热 6.22 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随后逐渐减慢,最后与室温一致(不考虑水的蒸发)活动8 水蒸气的液化【问题与讨论】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因为壶嘴周围空气温度较高,从壶嘴喷出的高温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为小水珠,而水蒸气是无色的,所以壶嘴周围看不到“白气”【巩固与反馈】1 A 2 B 3 D 4 ③④ ①② 5 先汽化,后液化活动9 物质在水中溶解【巩固与反馈】1 (1)烧杯 玻璃棒 (2)搅拌,加快蔗糖的溶解2 溶 液体的红色变浅(或消失)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3 (1)是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 (2)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振荡而直接混合 (3)振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混合后液体不再分层,保持稳定状态活动10 固体药品的取用【巩固与反馈】1 (1)药匙 盖满试管底部的量 (2)量筒 最低处 (3)药匙或纸槽 镊子 滴管量筒2 (1)不能让药品自然掉落;可能会打破容器 (2)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不能朝向外方;可能会腐蚀、模糊标签字样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不能朝上;会导致液体回流,试管爆裂(4)不能用鼻直接闻化学药品;有毒或者刺激性气味气体会损害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活动11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与讨论】1 不相同2 当溶液已经不能再溶解该物质时,说明此时的溶液已经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3 不一定【巩固与反馈】1 C 2 D 3 B 4 D 5 B 6 C7 正确 一定条件下,水溶解食盐能力是有限的,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且不变,密度不变活动12 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问题与讨论】1 增强 不同2 不是 有些物质(如硫酸铈、熟石灰)在水中溶解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巩固与反馈】1 B 2 D 3 A 4 C 5 D 6 (1)等于 (2)160活动13 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问题与讨论】1 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温度下降2 制作敷热袋,可利用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巩固与反馈】1 D 2 C3 升高 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放热,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将水向外压4 (1)D (2)蒸发 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5 (1)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2)用玻璃棒搅拌 (3)不能。

未测定加氢氧化钠前的温度活动14 观察在水中加入不易溶解物质后的现象【问题与讨论】1 混合后是否均一稳定,溶液均一稳定,而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2 洗涤剂作为分散剂能提高浊液的稳定性【巩固与反馈】1 B 2 C 3 B 4 D5溶 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固体小颗粒小液滴粒子大小主要特征静置后不分层,主要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静置后沉降分层,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不均一、不稳定实 例酒精和水混合泥土和水混合食用油和水混合活动15 其他常用的溶剂【问题与讨论】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液体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即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

【巩固与反馈】1 C 2 D 3 面粉 菜油 醋、蔗糖、味精活动16 配置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问题与讨论】根据菜的咸味来判断:同样数量的菜,感觉到咸,说明放的食用盐较多实验2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问题与讨论】1 一般需要用量筒。

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既简便又准确2 会有误差 将称取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时,可能会有残留物在纸上,使溶液浓度偏小。

称取的水在转移时可能会有残留,导致溶液浓度偏大等【巩固与反馈】1 (1)C (2)称量 溶解 (3)40 2 A 3 C 4 B 5 (犪-犫)犿/犫活动17 水的电解【问题与讨论】1 氢和氧2 蒸发纯净水,收集两瓶蒸发的气体。

一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复燃则为氧气,如果没有此现象,表明没氧气。

另一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如果产生淡蓝色火焰且有爆鸣声则表明有氢气,否则,不含氢气3 将水蒸气加热到3000℃以上,或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等【巩固与反馈】1 试管 图略(左右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2 (1)氧气淡蓝氢气 (2)负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3 (1)部分氧气溶于水中 (2)44 (1)20 (2)氧气(O2) 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活动18 调查当地水体污染和治理的情况【巩固与反馈】1 A—3 B—1 C—2 D—42 (1)水污染日趋严重,治理、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2)工厂排放污水 (3)工厂排污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4)使用节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3 (1)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淡水资源的污染 (2)节约用水,合理控制污水排放4 (1)农业农药、化肥使用后径流入河流 工业污水排放 (2)几种 蒸馏 (3)硝酸铵 氢氧化钠探究课题1 家庭和学校的用水【问题与讨论】略活动19 空气有质量【问题与讨论】1 提示:可以在饮料瓶的瓶盖上打孔,装上废弃的自行车胎气嘴,用瓶盖代替橡皮塞2 提示:天平对质量变化的反应更灵敏,但横梁能倾斜的角度小,现象可视性不高,而且在取材和操作上不如细木条简便3 如:冲足气的车胎会变得更重;低温下空气能液化,液化的空气有质量,说明空气有质量等【巩固与反馈】1 C 2 C 3 ABCDF活动20 大气有压强【问题与讨论】1 塑料饮料瓶变瘪;盖上瓶盖后,瓶内气体逐渐冷却,使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瓶内外的压力差将瓶子压瘪2 不能;因为瓶子竖直倒立,瓶口被流出的水堵住,外界空气不能进入瓶内,使水流出一部分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瓶内外压力差会阻碍水流出瓶子。

将瓶子倾斜一定角度,更有利于瓶内水的流出3 提示:体内压强与体外气压基本相等;房子外空气对房子向内的压强和房内空气对房子向外的压强相等【巩固与反馈】1 马德堡半球 大气压 2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 3 A 4 D5 慢慢进入瓶内 棉花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温度降低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蛋压入瓶内活动21 探究空气的成分【问题与讨论】1 不能 因为硫磺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造成广口瓶内虽然消耗掉氧气,但无法测出原来瓶内氧气的体积2 原因一:红磷不足量,不能耗尽瓶中的氧气;原因二:装置漏气或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把它放入瓶内;原因三: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3 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巩固与反馈】1 C 2 B 3 A 4 B 5 A 6 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7 钟罩内的氧气被消耗,使钟罩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氧气8 (1)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反应,消耗完全 (2)< ①②③ (3)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含量活动22 推测氧气的物理性质【问题与讨论】1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常温下呈气态的气体 依据略2 不正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倒置集气瓶,更容易从瓶口逸出3 夏天雨前大气压降低,导致水里溶解的氧气减少,鱼浮出水面呼吸【巩固与反馈】1 C 2 D 3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能支持燃烧 4 ①③5 甲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下沉;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上浮6 (1)低 先 (2)液氧汽化从杯口逸出,支持木条燃烧 (3)液化空气7 198人活动23 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问题与讨论】1 可能是铁丝生锈;可以用砂纸磨去铁丝表面的铁锈再进行实验2 防止铁丝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物质使瓶子破裂3 氧气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可供人类呼吸,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是很多物质燃烧的助燃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