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天津大学毛概试题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在于
A 宏观调控不同 B 资源配置不同
C 所有制基础不同 D 市场机制不同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 现代企业制度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宏观经济调控制度 D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1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变
A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动力
B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10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中
A 无需借鉴外国经验 B 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C 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D 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
4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 根本原则是
A 坚持改革,坚持开放 力
B 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
C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D 坚持公有制为
5 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郑重地提出来是在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 十六大
2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 题是
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体制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A 党的十三大 B 1992 年的南巡谈话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党的十二大
A 合作经济 B 民营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 D 股 份经济
C 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 缩小城乡差距
D 工业反哺农业,
16 经济体制改革应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是关系我国 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 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 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C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B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A 国家权利 B 人民权利 C 国家主权 D 国家安 全 E 国家综合实力
10 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 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
A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B 各主要大国之间已建立起合作伙伴和经济协作关系
C 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建立,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政 府的共同目标
10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是 A 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 平等、协商、互利、团结的新安全观 C 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二 多选( 2*10 )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的,这里所谓的党的现状包括,中国共产党 A 从工人阶级先锋队变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 已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C 知识分子党员数量的大大增加 D 社会新阶层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 E 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行为上出现不良变化 2 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必须达到 A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 最高理想和当前利益的统一 E 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的统一 3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 “全面小康 ”社会概括为 A 人民更加富足,生态更加美好 B 法制更加完备,民主更加普遍 C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D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E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有 A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优化组合生产要素 C 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 D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E 提高生产要素质量 5 1992 年春邓小平在 “南方讲话 ”中提出: “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用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段谈话说明 A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具有社会制度属性 B 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 C 市场和计划可以而且应当结合起来调节资源配置 D 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等同 E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体制方面没有区别 6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表达正 确的是 A 公有制为主体,首先要有量的优势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 要表现 C 在少数行业和地区可以非公有制为主体
D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公有制必要的、有 益的补充
E 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平等竞争
7 邓小平指出: “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 上面,是很不健康的、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 事就不可收拾 ”。这段话表明,必须
A 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
B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章和程度
C 领导人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是决定性的 D 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
2 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 程。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 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五 小论文题
2007 ~ 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社会主义本质 是 C 三个有利于标准
C 实事求
C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性
D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9 下列对 “改革的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这一论断的理解不 正确的是
2003 ~ 2004 学年第二学期
A 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 单选( 1*20 )
B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郑重决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
C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A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七次常委会
D 抓住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B 港澳台实行高度
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0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
A 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对方的地位
B 两岸政府彼此承认
C 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 使用武力
D 两岸均承诺不首先
二 多选( 2*10 )
1 实现共同富裕是 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
加强社会公德、
A 爱国主义 B 集体主义 C 团结友善 D 诚实守信
1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 本区别在于
A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不同 B 民主类型和体制不同
C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同 D 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不同 13 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再次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 人与环境 B 竞争与合作 C 全球化与信息化 D 和 平与发展
1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解放生产力 B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实现共同富裕
15 稳定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核心是
C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逐步减少和免除农业税 B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 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人口平均素质不高
C 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D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作为发展中国家,怎样迅速消灭落后和贫穷
B 怎样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保持可持续发展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而与时俱进必须 不断创新,在所有的创新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
7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
A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统筹
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C 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D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应该成为我国 公在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是
B 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
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人民代表大会
1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提高
C 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
D 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19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
A 实践创新 B 理论创新 C 制度创新 D 体制创新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现阶段 最大的实际 ”是
“我国
A 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人均 GDP 居世界后列
B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 展严重不平衡
11 目前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的重点是
D 和平共处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共赢 ”成为
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E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
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
三 简答题( 2*5 )
1 简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解放 “三农 ”问题的战略思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