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复核及加密成果书
广州总承包项目经理部
2014年8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土方工程(含超前钻)
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范围内的超前钻及钻(冲)孔桩
二、编制依据
三、平面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2)设备配置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a.选点
b.观测
c.测角精度的计算
d.测距精度的计算
四、高程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2)设备配置
3)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a.选点
b.观测
c.数据整理
五、成果汇总表
一、工程概况
1)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土方工程(含超前钻)本基坑面占地面程约93000平方米,基坑底面积约80000平方米,基坑支护结构周长约1300米,基坑深度8.8米,局部11.3米
a.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方案采用上部
4米放坡,600厚地下连续墙挡土止水,1道预应力锚索(局部钢筋砼角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深度8.8~11.3米
b.地铁范围内(GTC内)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方案采用
上部4米放坡,800厚地下连续墙挡土卡水,三层钢筋砼支撑连续梁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深度8.8米。
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范围内的超前钻及钻(冲)孔桩a.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采用了嵌岩冲孔灌注桩(支承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和C40水下混凝土,净桩长平均约为25米,嵌岩桩嵌入完整的微风化石灰岩0.8米~4.0米。
b.北进场路隧道(GTC内)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为嵌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水上混凝土,净桩长平均约为16.2米,钻孔桩的桩长以入微风化岩1.0倍桩径进行控制
c.地铁范转内(GTC内)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为
嵌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水下混凝土,
净桩长平均约为20米,钻孔桩的桩长以入微风化岩3.0
倍桩径进行控制
二、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规范》GB12898-9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航站区总图工程-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图
三、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业主与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为图根控制网,本工程按规范要求按平级网进行测设平面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本次平面导线测量人员共6人:设前视2人;后视1人;测站3人。
其中测站中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现场数据。
1人计算及现场复核数据。
具体安排如下:
2)设备配置
本项目测量仪量全部经过检校。
并具有相关的检校证书。
具体设备如下表: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次测量的目标具体分二个内容:第一复核设计及业主导线点位,第二加密导线便于本工程放样测量。
另外现场平面控制网测量于2014年8月18日至2014年8月19日完成。
等级为图根导线控制网。
a.选点
因本项目位于机场里,加之之前施工原状土被破坏,上层松散土覆盖比较厚。
而且有多家单位同时施工作业。
给选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选点原则,点位应选取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
如高压电箱、塔吊基础旁。
另外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观测。
因此本项目需新增埋点,埋点采用¢20钢筋加混凝土,埋至地面深度1M以上,上部用混凝土加片石固定。
并在点位四周用钢管围护,以保证点位不被轻易破坏。
b.观测
本项目采用俫卡全站仪进行加密导线的观测。
前视、后视镜
采用光学对中器进行架设。
仪器测量前经过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进行了标定。
本仪器为1″级仪器。
考虑到本工程特点,测回数延长至2测回,配置度盘数为每测回拔角为90度。
并满足以下规定(表1)。
水平角观测值取2测回数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现场计算出2C及盘左、右的差应符合(表1)规定,方能进行下一站的观测。
本次测量一次测量没有超限之值。
本次现场测角及测距数据如下:
c.测角精度的计算
根据现场测回的数据进行计算。
先确定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里,若是,则进行平差。
否则则重新测量。
各值计算如下:1.导线闭合差计算:
∑f
β(理)
=180°×(n−2)=180×(14−2)=2160°
∑f
β(测)
=2159°59′47″
f
β(实际)=∑f
β(测)
−∑f
β(理)
=−13″
f
β(允许)
=±24√n=±90″
因fβ(实际)<fβ(允许)所以此成果完全满足图根导线要求。
其中闭合差为-13″,考虑到闭合差比较少。
本项目选用反号平分到第个角。
即每个角平分1″。
平分数据见导线点计算表。
2.测角中误差计算:
mβ=√1
N
[
fβfβ
n
]
式中fβ--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附合导线的总数。
因测角中误差为1″(实际)<12″(允许),所以本次测量测角中误差满足要求
d.测距边的精度计算。
1.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本次闭合导线全长2027.211米,其中∑△X为0.005米;∑△Y
为-0.001米。
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K=√(∑∆X2+∑∆Y2)
D
=
√(0.0052+(−0.001)2)
2027.211
=
1
405442
因K(测)<K(容),所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
其中K(容)为表中1/5000。
2.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
本次导线图根导线,大部份边相差并不大,选用下式进行计算如下:
m Di=√[dd]
2n =1
1120000
式中m Di=平均测距中误差(mm)
因本次m Di<1/7000,所以本次测距相对中误差满足要求。
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按下表进行计算:
由此可见此次测量成果满足图根导线要求,本项目平差选用简易导线平差,具体数据见下表: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网共11个水准点。
9个位于机场内,2个位于机场之外。
其中一个位于本项目东区南侧距基坑边80米处。
一个位于本项目西区北侧距基坑边800米处。
并且不易引点联测。
所以本次水准导线采用闭合导线选用EG11点作为本项目基准水准点。
同时联测到附近标的水准点,用于复核其基准点。
1)人员组织的分工
本次高标控制导线测量共5人:设前视2人;后视1人;测站2人。
其中测站中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现场数据。
具体安排如下:
2)设备配置
本项目测量仪器全部经过检校。
并具有相关的检校证书。
具体设备如下表:
本次水准测量的目标具体分二个内容:第一复核设计及业主导线点位,本次通过附近标的水准点加以复核。
第二加密水准点便于本工程测量。
另外现场平面控制网测量于2014年8月20日完成。
等级为五等水准控制网。
a.选点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取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或结构物上,基本方与导线点类同。
以基坑四周为布点范围。
尽量选取与平面控制导线重合的点位。
水准点大约150米需要布设一个点位。
以方便以后施工测量。
本项目部本次新增水准点为16个点。
全部计入本次本差内。
b.观测
本顶目采用索佳B20进行水准观测。
观测过程尽量采用前后视等距观测,以消除仪器误差。
具体观测数据见下表。
c.数据整理
根据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先计算出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是,则进行反向均分平差。
否则则重新测量。
1.闭合差计算
因f
h(实际)=∑h=5mm<f
h(允许)
=30√L=35mm。
所以此次
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2.中误差计算
水准测量结束后,按下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五等的规定。
M w=√1
N
[
WW
L
]
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mm);
W = 附合导线闭合差(mm);
L = 计算各W时,相应该的路线长度(km);
N = 附合路线的总个数。
因M
w(实际)=1<M
w(允许)
=15,所以此次成果满足设计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其中闭合差按30√L计算。
具体平差见下表:
五、成果汇总表
因业主提供的导线点V508、V507有偏位的现象,由其V508点位附近出现了裂缝。
所以本次成果对业主或设计提供的点位予以改正,其它点位将按原设计坐标。
具体成果汇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