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倡导低碳生活心得体会.docx

倡导低碳生活心得体会.docx

倡导低碳生活心得体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电灯,选择“低碳生活”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电脑。

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 11w 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 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 80%如果全国使用12 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 3 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 亿度。

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

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保护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

节约能源是基本国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地球是母亲。

而我却不知道珍惜,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

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科学家发现。

其中二氧化硫,至少有100 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

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

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

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气候突变中灭绝的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有关系?当然。

可是总不能不让我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

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可是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消费者 ?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贡献”多少?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教学对象: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教学目的:使学员充分认识和理解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和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全民道德建设引向深入;教学时间: 1.5 小时。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发表了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着道德建设,迫切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这是因为,荣辱观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阶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的迫切需要,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大转换时期必然是文化大变化时代。

市场经济闯入了我们这个古老的自然经济王国,不可能不引起巨大的文化变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道德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需要“文化更加繁荣”,注重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进一步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现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思想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的不少问题。

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先进文化的争奇斗妍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

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的要求十分迫切。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极其重要,又极其繁重。

要搞好道德建设,不仅要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广泛性要求是先进性要求的基础,先进性要求是广泛性要求的导向,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没有广泛性要求,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共同理想人格和道德观念,先进性要求就会失去基础。

广泛性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条“底线”。

有了这条“底线”的约束,普通群众就有了一条准绳,向“先进性”提高也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反之亦然。

先进性要求科学地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激励并召唤人们为实现价值理想而奋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不在社会上倡导和弘扬先进性要求,就无法激励广大群众继续提高道德境界,广泛性要求就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方向。

因此,我们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必须适时地对社会各界成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使人们有所遵循,从善向上,逐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用及其规律的认识,基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这些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切中时弊,指导性强。

我国是一个有 13 亿人口、 56 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既需要树立共同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又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如果说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先进性要求,那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广泛性要求。

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

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这对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荣辱观是一种道德观。

所谓荣誉,是指个人在履行义务之后,受到社会的肯定从而由内心获得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情感上的满足;所谓耻辱,是指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而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内疚与遗憾。

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总是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而力戒耻辱。

对于坏事的羞耻之心和对于善事的崇敬之情,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道德的人。

因此,荣辱观念直接影响人的完善,荣辱观在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荣辱观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取决于经济基础。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在这里,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之所以提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因为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

祖国的存在和繁荣是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基础,祖国的兴衰荣辱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个人对祖国的这种客观的依存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便产生了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情和热爱之心。

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

现阶段我国所提倡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我们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努力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之所以提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核心。

特别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

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坚持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