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燕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赶集聚拢形成偶尔疲倦痕迹2.散sàn(分散)sǎn(闲散)杆gān(旗杆)gǎn(杆秤)3.凑近奏乐吹拂仿佛掠过惊讶利益伶俐4.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5.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第二课时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灿烂无比的春天。
(1)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2) B(3)柔柳花草叶2. 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活泼的小燕子烂漫无比的春天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3. 聚拢(聚集)闲散(悠闲)纤细(纤弱)休憩(休息)《燕子》教学反思《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
我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
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学反思《燕子》是郑振铎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熟知的修辞手法,也懂得了去品读散文优美的语言,加上本篇课文插图意境优美,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基于以上,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首先,我采取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燕子的情景,说说记忆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且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教学“燕”字。
第一课时便是基础的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描写燕子的情景将其分成四个部分:外形、习性、飞行和休息。
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先将第二自然段提取出来先讲,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如“微风吹拂”、“柔柳舒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句一一品悟,从而来感知春天的烂漫无比,而这些美丽灿烂的春景因燕子而更富有生趣。
接着,顺理成章地以“燕子怎样给春光增添生趣的?”为中心问题,开展第一、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教学。
我详细讲解了短小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第一自然段虽短,但其写作手法十分出色。
作者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的描写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描写,从而刻画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些写作手法是学生学习了之后可以学以致用的,所以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了。
接着,燕子的飞行和休息我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散文的语言美。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关注到了“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这句话为什么要用“痕”?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通过积极地发言,学生们一致认为用“痕”会比用“条”、“根”等字来得好,有的同学点出电线杆离我们较远,电线抬头看去不甚明朗,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而“痕”字恰好写出了这种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假如换成“条”和“根”就看得太清楚了。
还有学生说,“痕”字如同山水画一般,浅描淡画间自然有其画面的美感,假如换成“条”便失了美感。
学生的见解都很独到,我一一肯定了他们,认为讲得都很有道理,这说明他们对于课文,是认真去读、去品、去玩味了。
通过《燕子》两课时的教学,让我感悟到在教学散文时,还是要回归课本语言,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去品读、从读中他们自然会有所悟。
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
而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上,我过于放手了,假若能够第三自然段我来引导,然后让学生学习到品读的方法,从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这样子教学应该会更加流畅。
至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悟课文。
《燕子》教学反思《燕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课上,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组织学生自读交流,然后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第一段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写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表特点,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写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在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景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
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
我是这样启发学生想象的: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再抓住“几痕”进行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采用了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不足之处:可能刚刚开学的原因,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有一部分学生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这句话理解不到位,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再就是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学设计导语:《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
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2.出示研读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3)小组交流补充;(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一)汇报交流“外形关”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