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技术培训-PPT课件

电梯技术培训-PPT课件

门的型式:电梯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中分式、旁开式及直分 式等。
上述七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基本确定一台电梯的服务对象、运 送能力、工作性能及对井道及机房的土建要求,因此被称为电 梯的基本规格,上述这些内容的搭配方式,称为电梯系列型谱
30
电梯基本知识
电梯的型号 所谓型号,即采用一组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以简单名了的方式
6
电梯的定义
定义:电梯是指用电力作为拖动动力, 具有乘客或载货轿厢,并运行于垂直或 垂直方向倾斜角度不大于150的两侧刚性 导轨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的固定设备 。
基本特点:
以电力作为拖动动力 有一个轿厢,可以运送乘客或货物 轿厢运行在两根垂直的或垂直倾斜度小于15
度的刚性导轨之间
加以综合分析,司机只需按下启动按钮,电梯即可自动运行停 靠的电梯,一般用于客梯或客货两用梯。 集选电梯: 将各种信号加以综合分析,自动决定轿厢运行的无司机操纵的 电梯。 在司机状态下,转为信号控制。
13
电梯的分类
顺向截车,反向最远截车。 下集选电梯:主要用于住宅电梯。 并联电梯
电梯技术讲座1Fra bibliotek培训内容
电梯基本概述 电梯起源与发展 电梯定义 电梯分类 电梯基本构造 电梯基本知识 电梯曳引传动型式 电梯主要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安装要点
2
电梯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动力与曳引方式的确定 鼓轮式传动
最大提升高度≤ 46 M 钢丝绳根数最多不超过3根 载重量不大 安全性差 电机驱动力矩: A.轿厢自重 B.轿厢内人或货物重量 C.钢丝绳重量 D.传动机构的摩擦力
中层: 21-40 层 超高层: >60 层
9
电梯的分类
按拖动电动机类型方式分 交流电梯 曳引电动机采用交流电动机 单速电动机,速度一般不高于0.5M/S。 双速电动机,速度一般不高于1M/S。 交流调压调速电梯,速度一般不高于1.75M/S。 交流调频调压调速电梯,广泛应用于各速度段。
17
电梯基本构造
按功能划分 曳引系统 导向系统 轿厢 门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
18
曳引系统
功能: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组成: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 曳引机: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等组成,为电梯的运行提
许的载重量,单位为千克或公斤,对制造厂而言是设计与制造 的主要依据,对用户而言则是选用电梯的主要依据,因此是电 梯的主参数。 额定速度: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为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所 允许的电梯速度,单位为米/秒,额定速度与额定载重量一样 ,也是电梯设计与制造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因此也是电梯的主 参数。
29
电梯基本知识
拖动方式:电梯采用的动力类型,有交流电力拖动、直流电力 拖动及液力拖动三种。
控制方式: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的方式,即手动控制、按钮 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等。
轿厢尺寸:指轿厢内部尺寸和外廓尺寸,以深×宽表示,内部 尺寸由梯种和额定载重量决定,外廓尺寸则关系到井道的设计
19
导向系统
功能: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 着导轨上下作升降运动。
组成:由导轨、导靴、导轨支架组成 导轨:在井道中确定轿厢与对重的相互位置,并对它们的运
动起导向作用的组件,一般由钢轨与连接板构成。 导靴:安装在轿厢和对重架上,与导轨配合,强制轿厢和对
重的运动服从于导轨的部件。 导轨架:是支承导轨的组件,固定在井道壁上。
10
电梯的分类
直流电梯 曳引电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 88年起停止生产,目前已被交流调频调压调速电梯所取代。
11
电梯的分类
按驱动方式分 钢丝绳曳引驱动式电梯(摩擦式) 液压驱动式电梯(分为柱塞直顶式和柱塞侧顶式) 齿轮齿条式电梯:一般用于工程电梯。
12
电梯的分类
按控制方式分 手柄控制:操纵厢内的手柄来控制 按钮控制:轿厢内或厅门外按钮来控制 信号控制:厅外上、下呼梯信号、轿厢内指令信号及其它信号
8
电梯的分类
按运行速度分: 低速梯:V≤1.0m/s 快速梯:1.0m/s<V<2.0m/s (10层以上) 高速梯:2.0m/s≤V<3.0m/s (16层以上) 超高速梯:V≥3.0m/s ~ 10.0m/s 试验用梯>10m/s
行业术语:
低层: 20 层以下 高层: 41-60 层 假定层距 = 2.8 m
27
安全保护系统
缓冲器 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 簧式及油压式之分。
端站保护装置 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
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总电源,使电梯安 全制停。
28
电梯基本知识
电梯的基本规格 电梯的用途:指客梯、货梯、医梯等 额定载重: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为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所允
25
电气控制系统
选层器
机械选层器:设置在机房之 中,通常以钢带与电梯轿厢 连接,模拟电梯运行状态的 机械-电气装置,起到指示轿 厢位置、选层及消号、确定 运行方向、发出减速信号等 作用。
电子选层器:通过井道格雷 码或控制系统(位置编码器如 IGS200等)来完成。
Miconic TX
26
21
门系统
功能: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 组成: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等组成。 轿厢门:设在轿厢入口的门,由轿门板、门导轨、轿厢地坎等
组成。 层门:又称厅门,设置在每个层站入口的门,由门、门导轨、
层门地坎、层门联动机构及自复门机构等组成。 开门机:使轿厢门及层门开启或关闭的装置。 门锁装置:设置在层门内侧,门关闭后将层门锁紧,同时接通
流电梯使用直流电动机或晶闸管。 供电系统:为电梯的电机提供电源的装置。 速度反馈装置:为调速装置提供电梯实际速度信号的反馈装
置,如测速发电机、速度编码器等,一般安装在曳引电动机 尾部。 调速装置:对曳引电动机实行速度调节和控制的装置。
24
电气控制系统
功能: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控制与操纵 组成: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柜(屏)、平层装置、
安全回路,使电梯方能运行的机电连锁安全装置。
22
重量平衡系统
功能:相对平衡轿厢重量,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 某一个限额之内,减少电梯曳引电动机功率的损耗,减少钢 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曳引力(摩擦力),从而延长钢丝绳的 使用寿命,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
组成:对重和对重块及重量补偿装置。 对重:由对重架和对重块组成,其重量与轿厢满载时的重量
15
电梯的分类
综合而言 电梯速度:低速→快速→高速→超高速10米/秒以上,最高
已达16米/秒 电气控制:由有触点(继电器→无触点(PLC、半导体) 元气件: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微处理器 驱动:交流双速→直流调速(可控硅)→交流调速→交流变
频调速 交通管理:单梯→并联→群控→人工智能控制(AITP、
20
轿厢
功能:用以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 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件。
组成:由轿厢架与轿厢体(轿壁 、轿顶、轿底及操纵箱等)构成 ,对于客梯,轿底一般安装有负 载称重装置。
轿厢架:固定轿厢体的承重构架 ,由上梁、立柱、底梁等组成
轿厢体:电梯的工作容体,具有 与载重量和服务对象相适应的空 间,由轿厢底、轿厢壁、轿厢顶 等组成。
3
电梯起源与发展
曳引式传动 最大提升高度≤800M 钢丝绳根数不受限制 载重量大大增加 安全性增加 电机驱动力矩: A.轿厢自重+轿厢内载荷与对 重重量之差 B.传动机构的摩擦力
4
电梯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电气控制与驱动调速技术 电气控制
控制器件演变: 1889年继电器→1955年小型计算机→1963年无触点半导体 →1969年可编程控制器PLC→1971年集成电路→1972数字控制 →1976年微机控制
5
电梯起源与发展
第三阶段:智能化控制电梯模式 迅达首先于1994将智能控制运用在电梯上,实现了模拟人的 视觉、听觉、记忆、判断、分析…. 在电梯的控制系统中综合体现了:
轿厢的合理、预先分配 客流量的计算 经济运行 等待限制 大厅监控、远程监控 故障自诊断 特殊功能模块化配置:残疾人等待、语音引导、提示、基站随机设置
安全保护系统
功能: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组成: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等 限速器
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 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 安装在机房中。 安全钳
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 ,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
选层器等 操纵装置: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的装置,即轿厢内的操纵箱
(COP)及楼层呼梯盒。 位置显示装置:即轿厢或楼层显示器 控制柜(屏):对电梯实行电气控制的装置(控制系统心脏)
,安装在机房内。 平层装置:由磁感应器和隔磁板构成,磁感应器安装在轿厢顶
部,隔磁板安装在每一层楼井道的平层位置,以隔磁板对磁感 应器的插入起隔磁作用,发出平层信号。
成一定比例,与轿厢间的重量差具有一个恒定的最大值,又 称平衡重。 对重重量=轿厢重量+K*额定载重量(K=0.4- 0.5) 重量平衡装置:补偿轿厢与对重侧曳引绳长度变化对电梯平 衡设计影响的装置,一般有平衡链和平衡钢丝绳。
23
电力拖动系统
功能: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 组成:供电系统、曳引电动机、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 曳引电动机:电梯的动力源,交流电梯使用交流电动机,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