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一】除夕的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
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席面上鱼肉珍馐,花色繁多。
糖腊银丝芥和炒塌科菜,那是上海地区的特产,年夜饭除了鱼肉海味,要算这种特色风味菜最为引人胃纳了。
年夜饭的莱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
有钱人家吃鱼吃肉,“年年有余”;还吃那种读来和“发财”谐音的发莱。
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
”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
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除夕之夜的吃,在年夜饭之后,饭莱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
关于守岁酒,唐人诗中有首《守岁》,有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有说为董思恭所作,暂不管是谁,那诗表达了一年又将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则无疑的:“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守岁酒相陪伴的是旧时上海守岁的风俗。
吃过年夜饭后,不能睡觉,大人小孩都要守岁。
过去传说是老天爷在此夜会打开天门,将金银财宝撒往人间。
其实,这反映了人们希望能过富裕生活的心理。
同时,守岁的习俗作为对于劳累了一年的慰藉,和更新明年计划的奠基,也是满有意义的。
守岁,上海人家家点起红蜡烛,香炉里插着一大把香。
等到烛与香燃毕之时,也就已经会是五更鸡啼了。
人们挫在守岁桌旁,看大红蜡烛的烛芯结出各种模样,名之为“如意”等吉祥的称呼,表示对年岁的况贺。
小孩则有所谓“提灯会”,拿着各色兔子灯和点燃的小蜡烛,跑来跑去地玩。
各家守岁时于屋中高燃的银烛,名为“守岁烛”。
守岁烛在各处各屋都须普遍点燃,过去上海人叫这为“照虚耗”。
在农村里,除夕还在田间点亮烛炬,或者用长竹竿缚着稻草燃照田地,这称做“照田蚕”。
至于穷苦农妇,除夕还在忙忙碌碌地做着家务或生计。
正如有首竹枝词所写到的:“锣鼓年除夜闹街,照田蚕烛列村排。
抱儿有个贫家妇,此夕还忙手做鞋。
”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
接灶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
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祭祀仪有如送灶日那样。
接灶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
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
家中小孩老人有上床稍睡休息的,此外大多数人都是守岁终夜达旦的,至多是坐在守岁桌旁打个盹而已。
当然,事实上由于年夜饭吃得迟,加上心绪激动,守岁之时并不会觉得很长,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的,更不会感到有什么寂寞的。
“封门大吉”之后,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蓬啪!”“劈里啪刺,劈里啪刺……”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二】放寒假了,新年的脚步也近了。
这次去爷爷、奶奶家过年,我很高兴,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看春晚。
还可以亲手做年夜饭。
进了爷爷家,就听见奶奶在忙活着,像是做饺子,那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洗完手,就进了厨房,看见了许多东西,有刚刚和好的面,没切的韭菜,桌上还有肉丁……当然还有许多鞭炮、花。
开始分工。
“爸爸,妈妈你们俩切菜,包饺子,爷爷切肉丁,奶奶煮饺子和炒菜,我来往厨房送。
”只听到一通叮叮咣咣的炒菜声和切菜声……不一会儿年夜饭就吃上了。
可刚吃了两口就八点了。
“春晚开始了。
”全家人又都放下筷子转移到了电视机前,节目很精彩,非常好玩。
一转眼,就十点多了,该去放炮了,我拿起香和一些小鞭就向外跑,爸爸和爷爷也都随后而至。
一回来,就十一点多了,一阵菜香飘来,很好闻,那时我已经饥肠辘辘,像一只饿狼飞奔到桌子旁,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真是太好吃了。
有鸡腿,饺子,菜,骨头汤,当然也油炸糕我们一家人团聚在桌子前,干了杯,还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吃完年夜饭后,我有出去放花,同时消消食。
这个年过得真高兴,真高兴呀。
下次过春节我还来爷爷家过。
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三】过节,对我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可以拿得到一份丰厚的压岁钱,可以玩,还能吃丰盛的年夜饭。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都到老伯家吃年夜饭,大人们忙碌着准备菜肴——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各种蔬菜。
我家的烹饪大师——“岳大厨”(老伯)来了。
只见他右手拿着炒锅,左手拿着勺子,走进了厨房。
先炒蒜末,然后放入木耳,最后把银耳放进去抄。
顿时,厨房里传出噼噼啪啪的爆炒声,同时也飘散出了阵阵清香。
老伯把各种各样的肉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各样的菜,还给这些凉菜、热菜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百花争艳、莲子鸡汤、水果沙拉……光听这些名字你肯定也早就口水流了三千尺吧!没过不久,随着妈妈的一声:“来来来,吃年夜饭了。
”我这只小馋猫就飞奔到饭桌上。
哇,年夜饭好丰盛啊。
爸爸放完鞭炮,我们就开吃了。
我一开始就“占领了”一个大鸡腿,接着我又吃了许多的羊肉串。
这时,大家都站起来,开始互相干杯,我却还是坐在椅子上吃着菜,因为这些菜太好吃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拿饮料当酒敬大家。
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的。
屋外还响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屋里屋外这热闹的景象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正在演奏的交响乐。
这顿年夜饭,是奶奶爷爷一下午的准备,我对过年的期盼,是团圆夜中的美味佳肴。
热闹的一家人,笑着说着,伴着隆隆的鞭炮声,美味一点点融在欢快的笑声中,融化在每个人的心里。
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四】今天是除夕,爷爷家可忙碌了,爸爸在门口贴对联,我兴冲冲地跑过去问:“爸爸,你在干什么?”“贴对联呗,过年了,贴上这个才喜气。
”我赶紧跑过去帮忙,和爸爸一起把对联端端正正的贴好,呵呵,真漂亮,红红的大字照的我心里暖洋洋的。
爷爷奶奶在厨房里预备年夜饭,“乒乒乓乓”的声音不断从厨房传出来,爷爷奶奶正挥舞着锅碗瓢盆演奏着一支交响曲呢!阵阵香气飘来,馋的我不住的咽口水,真想快点尝一口,好不容易等到开放了,一盘盘美味佳肴上桌了,鸡、鸭、鱼、蔬菜、海鲜……全齐了,看的我眼花缭乱,哪个都想尝尝,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起了年夜饭。
我馋了半天,一上桌,便像小馋猫似的狼吞虎咽起来。
妈妈夹了块鸡肉放到我碗里说:“吃了鸡肉,就又长了一岁,可不能像以前一样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的说:“如果吃了鸡肉就要长一岁,那我希望爷爷奶奶都不要吃鸡肉,那就永远不会老了。
”大家哈哈大笑,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给爷爷奶奶各夹了块牛肉说:“爷爷奶奶吃了牛肉就不会老了,多吃点。
”爷爷乐呵呵的说:“乖孙子真懂事!”奶奶呢 ?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全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快乐的气氛。
我往窗外一看,呵!家家灯火通明,都在吃年夜饭呢,一串串烟花升上高空,五彩缤纷的火焰把整个天空照的绚丽多彩,仿佛在预祝新的一年会更新美丽。
我呆呆的看着,陶醉在新年快乐的海洋里……春节吃年夜饭优秀作文【五】农历除夕的晚上,人们都会回家吃年夜饭,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
早在南朝梁宗懔于《荆处岁时记》就有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即是逢岁晚,家家户户准备肉类和蔬菜(肴蔌),守岁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饮酒,吃团年饭。
而这次要调查全国各地的年夜饭都是怎样的。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在北方,人们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饺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发大财。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现在。
人们都在寒冷的冬至和除夕晚上吃饺子,暖和又吉祥。
南方是个细腻的国家,年夜饭也自然做的很精致,要蒸糕点,吃糯米粑粑,也吃鸡、肉、鱼三样。
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各家各户还会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年,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年的习俗也保留到了现在,年夜饭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一餐,相当于美国的圣诞晚宴,即使是长年在外的的游子,也要在此时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