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容易用错的25个成语

最容易用错的25个成语

最容易用错的成语1.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足:值得。

训:准则,典范。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误例】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10.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误例】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久假不归假:借。

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误例】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12.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误例】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13.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误例】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4.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5.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误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6.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17.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

比喻办法多,门路广。

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误例】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18.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误例】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19.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误例】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20.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误例】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1.豆蔻年华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误例】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22.罪不容诛诛:把罪人杀死。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

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误例】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23.大快人心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误例】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

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2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误例】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5.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

像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误例】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切莫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最容易导致成语误用。

如果只看到成语的语素组成或抓住个别语素便从字面上去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可能作出错误解释,造成“望文生义”,如: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

例1的“空巷”不是说街上空荡荡、静悄悄,而是指人们从家里、巷子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其意思与句中“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不一致,这种误用实属望文生义;例2的“安步当车”应指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句子的意思却是“以步代车,急速快跑”与原意出入较大。

下面例句的成语误用,都属于“望文生义”,你能分析一二吗?1.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这成语本指“权势很盛让人不敢接近”)例1中的“雨后春笋”本应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用于褒义。

2.一个好人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人们唱起挽歌,奏起哀乐,真是四面楚歌。

(这成语原指项羽军队被汉军层层包围,项羽夜间听到汉军都唱楚歌,大惊,后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3.这个村建起联防队,加强夜里巡逻,以防不法之徒登堂入室。

(这个成语原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境界)怎样避免“望文生义”呢?一要追本溯源,尽量搞清成语的原意;二要记住准确使用某个成语的典型例句,并以此为“尺子”测量其他例句。

注意褒贬色彩不少成语具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稍不注意,极易造成失误。

失误的类型有: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口语色彩强的成语误作书面色彩强的成语。

下面例句选自历年高考试题,请你分辨一下它们错在哪: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例2中“无所不为”与“为所欲为”一样都是贬义词,显然不能用于句中“年轻的科学家”,可将“无所不为”改为“无所畏惧”;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3中的“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明显含贬义;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4中的“处心积虑”也含贬义,与句中对“新上任的领导”有褒奖意的感情色彩相悖;5.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质量攀登。

例5中的“洗心革面”,“洗心”原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整个成语比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而句中所述刊物并无过错,谈不上“悔过”,刊物讲究创新,应该赞扬才是,“洗心革面”的感情色彩恰恰与此相反;6.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例6中的“蠢蠢欲动”贬义色彩更明显,应改为“跃跃欲试”;7.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辨别一字之差例7中的“半斤八两”是口语,而句中的“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各有千秋”有较为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两者同用于一句,语体色彩不协调。

一字之差的成语1.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变成“白字先生”了。

“不以为然”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2.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时不我与,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时不我与”应改为“时不我待”(时间不等待我);3.他先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又不厌其详地推敲修改。

“不厌其详”应改为“不厌其烦”,突出他非常耐心;4.在这样大的城市里,我们要想逮住他,真好像海底捞月,但他今天却自投罗网了。

“海底捞月”突出“一场空”,改为“海底捞针”才突出难度大;5.他文思泉涌,一蹴而就,不到一小时三千字的文章就写完了。

“一蹴而就”,改为“一挥而就”,写文章动“手”不动脚防止对象误用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成语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事,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特定时态。

如果把握不准,就会把用来比喻、形容、描绘甲事物的词语误用于乙事物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例1中“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高超,多用于工艺美术作品,句中“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的杰作,用“巧夺天工”形容显然搞错了对象;2.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并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例2中的“一劳永逸”是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可见这一成语应用于人,句中误用于“局势”;3.古人中并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例3“汗牛充栋”指书籍极多,使拉车的牛累得流汗,把整个屋子都堆满了,句中误用于刻苦学习的人,搞错了对象;4.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