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疾病-惊风2

小儿疾病-惊风2

惊风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 辨表热、里热 表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 里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
▪ 辨痰热、痰火、痰浊 痰热:神志昏迷,高热痰鸣 痰火:妄言谵语,狂躁不宁 痰浊:深度昏迷,嗜睡不动
▪ 辨外风、内风 外风:邪在肌表 如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 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 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 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 六淫致病: 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 症见高热,抽风,昏迷,呕吐,发斑 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 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热、痰、风三证俱见 夏季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
▪ 辨轻症、重症 轻症:抽风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发作后无神志障碍者 重症:发作次数多,抽搐时间较长 发后神志不清
▪ 治法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方药 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防风、 牛蒡子、钩藤、僵蚕、蝉蜕
加减 高热不退:生石膏、羚羊角 喉间痰鸣:天竺黄、瓜蒌皮 便秘:生大黄、黄芩 神昏抽搐:小儿回春丹
▪ 气营两燔(病毒性脑炎) 证候 多见于盛夏 起病较急,壮热,头痛,抽搐,昏迷 恶心呕吐,烦躁嗜睡,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粉、钩藤、僵蚕、菊花、 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 胆南星、栀子、黄芩
加减 神昏抽搐:安宫牛黄丸 便秘:大黄、芦荟 头痛剧烈:石决明、龙胆草
▪ 湿热疫毒(中毒性菌痢) 证候 痢疾+急惊风
辨证 多见于夏秋,由饮食不洁、感受湿热疫毒产生 初起即见高热,继而迅速神昏、抽搐反复不止 早期可无大便或大便正常 须灌肠或肛门内采取大便方见脓血 此后才出现脓血便
▪ 治法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连翘、黄连、栀子、黄芩 赤芍、玄参、生地、水牛角、牡丹皮;羚羊角粉、 钩藤、僵蚕
加减 昏迷较深: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 大便秘结:大黄、玄明粉 呕吐:半夏、玉枢丹
▪ 邪陷心肝(中毒性脑病) 证候 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 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证治分类
▪ 风热动风 (高热惊厥) 证候: 表热证+急惊风
辨证
高热惊厥: 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特点如下: ①年龄6个月~6岁 ②惊厥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多在24h以
内, 上感引起者占60% ③全身性抽搐伴意识障碍,但惊止后意识
恢复
④一次病程发作一次,很少2次以上 ⑤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超过5-10分钟 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⑦发作1-2周后做EEG正常 ⑧有家族史 ⑨预后好,少数可变为癫痫(1-3%)
▪ 惊恐惊风 证候 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颤栗,喜投母怀,夜 间惊啼,甚至惊厥、抽搐,神志不清,大便色青, 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患儿常有惊吓史 平素情绪紧张,胆小易惊 或在原有惊风基础上因惊吓诱使发作、加重 证候以惊惕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为特征
▪ 治法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 琥珀抱龙丸加减 常用药:琥珀粉、远志;石菖蒲、胆南 星、天竺黄、人参、茯苓、 全蝎、钩藤、石决明
▪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柏、栀子、黄芩、白头翁、 秦皮、马齿苋、羚羊角粉、钩藤
加减 呕吐腹痛:玉枢丹 大便脓血:生大黄水煎灌肠 本证若出现内闭外脱 症见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吸浅促,四肢厥冷, 脉微细欲绝者 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灌服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回阳固脱急救
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者,给予吸氧 用高张葡萄糖1g/kg静脉注射 20%甘露醇1~2g/kg,2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 必要时6~8小时重复1次
▪ 针灸疗法 体针 外感惊风 取穴人中、合谷、太冲、手十二井(少商、商阳、中冲、 关冲、少冲、少泽),或十宣、大椎 以上各穴均施行捻转泻法,强刺激 人中穴向上斜刺,用雀啄法 手十二井或十宣点刺放血 湿热惊风 取穴人中、中脘、丰隆、合谷、内关、神门、太冲、曲池 上穴施以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 3~5分钟施术1次 耳针 取穴神门、脑(皮质下)、心、脑点、交感 强刺激,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
治疗原则
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热甚者应先清热 痰壅者给予豁痰 惊重者治以镇惊 风盛者急施熄风
热有表热和里热的不同 清热中有解肌透表、苦寒解毒的差异
痰有痰火和痰浊的区别 豁痰中有芳香开窍、清心涤痰的区别
风有外风和内风的差异 熄风有祛风和熄风的不同
惊有恐惧、惊惕的虚证和惊跳、嚎叫的实证 镇惊有平肝镇惊、养血安神的分类
西医疗法
退热 物理降温,用冷湿毛巾敷额头处,过高
热时头、颈侧放置冰袋 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或用安痛定每
次1~2ml肌肉注射
▪ 抗惊厥
地西泮(安定):每次0.3~0.5mg/kg,最大量不超 过10mg,静脉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注意防止呼吸抑制
10%水合氯醛:40~60 mg/kg,保留灌肠 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肉注射 ▪ 预防脑损伤 减轻惊厥后脑水肿
预防与调护
▪ 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避免时邪感染 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食卫生 避免跌仆惊骇 按时预防接种
预防与调护
▪ 调护 抽搐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 应将患儿平放,头侧位,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
放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给氧 保持室内安静
加减 呕吐:竹茹、姜半夏 寐中肢体颤动,惊啼不安:磁朱丸 气虚血少者:黄芪、当归、炒枣仁
其他疗法
▪ 中药成药 小儿回春丹 每服1岁以下0.3 ~0.5g,2~3岁0.9g,1日2次 用于风热动风证 安宫牛黄丸 每服1/2~1丸 用于邪陷心肝证 牛黄镇惊丸 每服1/2~1丸,1日1~2次 用于惊恐惊风证 羚羊角粉 每服0.3~0.6g 用于急惊风各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