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课件(第一章)-刘万啸讲课稿

国际法课件(第一章)-刘万啸讲课稿

2.中世纪后期:设立了常驻使团;通过订立条约取 得和划分海外领土
3.西班牙时代:签订条约划分海域;确立“海洋自 由”原则
二、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 际法的形成。
➢确立了一系列调整近代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 则:国家主权原则、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 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 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
三、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
6.从实施方式来看,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行政机关来执行 国际法。
7.从司法权来看,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司法体系来适用和 解释国际法并解决国际争端。
四、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和范围
(一)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国际法学界在这一问题上先后形成了一些学派,对不同时 期的国际法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自然法学 派、实在法学派、国家意志说与国家自我限制说、社会连带 学派、规范法学派、政策定向说等。 我国的国际法学者一般认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各国 意志的协调”。 在国际社会全球化不断扩展和深化趋势下,当代国际法的 效力根据不仅是各国意志的协调,还应该是国际社会各种行 为体意志的协调。
➢(3)1928年签订了巴黎《非战公约》,反对 以战争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废除“以战争作 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 二战后:建立了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国 际法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确认了一系列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新的国 际法基本原则:
➢ 禁止使用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和平解 决争端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国际合作原则、 民族自决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和诚意履行国 际义务原则等。
四、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和范围
(二)国际法效力的范围 国际法效力的地域范围:从理论上讲,一般国际法或普遍 国际法适用于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或整个国际社会;区域 国际法或特殊国际法适用于地球上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区域 社会。 国际法的时效:一般来说,国际法具有永久的效力。就条 约的时效而言,有的条约明确规定了适用的期限。就国际习 惯规则而言,一项国际习惯规则具有持久的效力,除非被废 止或被新的习惯规则所取代。
➢ 5.推动了国际河流制度的建立 ➢ 6.战争法、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争端解决法的编纂有
了新的突破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现代国际法(一战以后――现在)
➢一战后: ➢(1)签订了《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
联盟——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2)通过了《国际常设法院规约》,设立了 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司法机构。
国际法课件(第一章)-刘万啸
教学要点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有 基本的认识,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对现代国际法 所作的贡献。 学习重点: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大纲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法
三、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
国际法是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有区别的。 现在普遍认为,虽然国际法仍然主要是调整国家间的关系, 但不再只是国家间的法律,而是属于整个国际社会的法律。 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1.从主体来看,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公权机构。 2.从调整对象来看,国际法调整的是国际关系。 3.从形成方式来看,国际法的形成主要靠各国在长期反复 实践中形成的国际习惯和彼此间谈判缔结的协议,即条约。 4.从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相互性来看,国际法的大部分规则 是相互的和对等的。 5.从国际法规则的性质来分析,大部分都属于任意性规则, 不具有强制性。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欧洲协作时期(1815-1914),在许多方面创造性地
发展了国际法
➢ 1.开创和发展了定期多边会议制度 ➢ 2.促进了外交制度的法典化 ➢ 3.带来了国际条约数量的明显增多和种类的多样化 ➢ 4.明确禁止奴隶买卖,为后来的反对种族歧视和人
权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般国际法与特殊国际法(区域国际法)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 国际公法与国际经济法
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共同的基本元素和纽带是
国家。国际关系是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而忽视国际法的作用,国际关系则无序可言。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国际法律 从属于国际政治,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实力在很大 程度上既决定着该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决定着 该国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2)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调整对象不仅包括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 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
第二节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法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若干国家同时并存; 2.这些国家进行交往与协作而形成各种国际关系。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的国际法
虽然古代没有国际法的词汇和概念,但在一些文明古国 (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确存在一定形 式的国际法,对于后来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特点:内容零散,形式原始,与宗教观念相混合,分别在 不同的地区形成和适用,并无普遍效力,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2.T―萌芽阶段。 皇帝与教皇处于最高的统治地位。 否定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国际关系不能正常发展。 各国的争端只须诉诸教皇和皇帝,不必诉诸国际法。 主要是战争和海事等方面的一些规则。
1.从过渡时期到中世纪早期:国际法没有多少适用 的空间,国际法发展几乎停滞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国际法的名称与定义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法指国际公法(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广义的国际法还包括国际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和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本 课程的内容仅限于国际公法。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 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