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比a 的3倍大5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 A .35a +B .3(5)a +C .35a -D .3(5)a -2.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a ﹣b >0B .a +b >0C .b a>0 D .ab >03.使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其按键顺序如图所示,输出结果应为( )A .14-B . 3.94-C . 1.06-D . 3.7-4.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已知13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a 的差倒数,以此类推,则2019(a = ) A .3B .23C .12-D .无法确定5.如图是一根起点为1的数轴,现有同学将它弯折,弯折后虚线上第一行的数是1,第二行的数是13,第三行的数是43,…,依此规律,第五行的数是( )A .183B .157C .133D .916.求1+2+22+23+…+22019的值,可令S =1+2+22+23+…+22019,则2S =2+22+23+…+22019+22020因此2S -S =22020-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9的值为( ) A .52019-1 B .52020-1C .2020514-D .2019514-7.已知线段AB=m ,BC=n ,且m 2﹣mn=28,mn ﹣n 2=12,则m 2﹣2mn+n 2等于( ) A .49B .40C .16D .98.若式子()222mx 2x 83x nx -+--的值与x 无关,n m 是( )A .49B .32C .54D .949.已知线段AB ,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AB=8,BC=4,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M 的长为( ) A .2cm B .4cmC .2cm 或6cmD .4cm 或6cm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3b =﹣2B .3m +n =4mnC .2a 4+4a 2=6a 6D .﹣2a 2b +5a 2b =3a 2b11.按照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若输入的x 的值为4,则输出的结果是( )A .21B .89C .261D .36112.在方程3x ﹣y =2,x+1=0,12x =12,x 2﹣2x ﹣3=0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若输入x 的值为8,输出的结果是m ,若输入x 的值为3,输出的结果是n ,则m-2n=______.14.若()221x y -++=0,则x+y=_____.15.已知: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则22019的个位数是____.16.如图,点D 为线段AB 上一点,C 为AB 的中点,且AB =8m ,BD =2cm ,则CD 的长度为_____cm .17.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10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18.观察下列等式: ① 32 - 12 = 2 × 4 ② 52 - 32 = 2 × 8 ③ 72 - 52 = 2 × 12 ......那么第n (n 为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___19.我们知道,分数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例如:将0.3转化为分数时,可设0.3x =,则x 10x 3-=,解得13x =.仿照这样的方法,将0.16化成分数是________.20.将图中的三角形纸片沿AB 折叠所得的AB 右边的图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为2:3,已知图中重叠部分的面积为5,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_____.21.将一列有理数1,2,3,4,5,6,---按如图所示有序排列,如:“峰1”中的封顶C 的位置是有理数4;“峰2”中C 的位置是有理数-9,根据图中的排列规律可知,2008应排在,,,,A B C D E 中的__________位置.22.当n 取正整数时,(1+x )n 的展开式中每一项的系数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1)观察上面数表的规律,若(1+x )6=1+6x +15x 2+ax 3+15x 4+6x 5+x 6,则a =_____; (2)(1+x )7的展开式中每一项的系数和为_____.三、解答题23.发现所有参赛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次大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其中100名学生的成绩(成绩x 取整数,总分100分)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得到下列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成绩x /分 频数 百分比 5060x ≤< 5 5% 6070x ≤< 15 15%7080x ≤<20n8090x ≤<m35% 90100x ≤≤2525%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 =______,n =______,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的为“优”等,则该校参与这次比赛的8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的约有多少人?24.我市盘山、黄崖关长城、航母公园三景区是人们节假日游玩的热点景区.某中学对七年级(1)班学生今年暑假到这三景区游玩的计划做了全面调查,调查分四个类别,A 游三个景区;B :游两个景区;C :游一个景区;D :不到这三个景区游玩.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了不完全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①、图②)如下,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七年级(1)班学生人数;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求扇形统计图中表示“B 类别”的圆心角的度数;(4)若该中学七年级有学生520人,求计划暑假选择A 、B 、C 三个类别出去游玩的学生有多少人?25.我们规定,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的解为+a b ,则称该方程为“合并式方程”,例如:932x =-的解为32-,且39322-=-,则该方程932x =-是合并式方程.(1)判断112x =是否是合并式方程并说明理由; (2)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51x m =+是合并式方程,求m 的值.26.我们知道,可以单独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镶嵌平面,如果我们要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平面.可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猜想1:是否可以同时用正方形.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验证l:在镶嵌平面时,设围绕某一点有x 个正方形和y 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根据题意,可得方程:()82180903608x y -⨯+=,整理得: 238,x y +=我们可以找到方程的正整数解为12x y =⎧⎨=⎩结论1:镶嵌平面时.在一个顶点周围围绕着1个正方形和2个正八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所以同时用正方形和正八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可以进行平面镶嵌.猜想2:是否可以同时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若能,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并写出所有可能的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7.已知x =﹣3是关于x 的方程(k +3)x +2=3x ﹣2k 的解. (1)求k 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 =6cm ,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BC =kAC ,若点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CD 的长.(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 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 从点A 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 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 =2QD ?28.如图,在数轴上有四个点A 、B 、C 、D ,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 AB 长2个单位长度,CD 长1个单位长度.(1)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点C 的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线段BC = . (2)若点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C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若BC 长6个单位长度,求t 的值;(3)若线段..A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用含有t 的式子分别表示点A 、B 、C 、D ,则A 是 ,B 是 ,C 是 ,D 是 . ②若0<t <24时,设M 为AC 中点,N 为BD 中点,试求出线段MN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用代数式表示比a的3倍大5的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比a的3倍大5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3a+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代数式.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乘除法法则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由图可知,b<0,a>0,且|b|>|a|,A、a-b>0,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a+b<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ba<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ab<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的特点并判断出a、b的正负情况以及绝对值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如图所示的按键顺序,列出算式3×(-56)-1.22,再计算可得.【详解】根据如图所示的按键顺序,输出结果应为3×(-56)-1.22=-2.5-1.44=-3.9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器-基础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数的按键和平方的按键,并依据其功能列出算式.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规则计算出a2、a3、a4,即可发现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然后用2019除以3,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13a=,211 132a==--,31213 1()2a==--,413213a==-,⋯,由上可得,每三个数一个循环,2019÷3=673,20192 3a∴=,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倒数和数字变化类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次计算出a2、a3、a4找出数字变化的规律.5.B解析:B【解析】【分析】观察根据排列的规律得到:所有的数字都是奇数,发生弯折的数与上一个弯折的数的差依次是2,4,6,8…,每一行的数比上次增加连续的三个偶数.依次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所有的数字都是奇数,发生弯折的数与上一个弯折的数的差依次是2,4,6,8…,每一行的数每次增加连续的三个偶数.第一行数字为1第二行数字为1+(2+4+6)=1+2(1+2+3)=1+3×4=13第三行数字为1+(2+4+6)+(8+10+12)=1+2(1+2+3+4+5+6)=1+6×7=43第四行数字为1+(2+4+6)+(8+10+12)+(14+16+18)=1+2(1+2+3+4+5+6+7+8+9)=1+9×10=91第五行数字为1+(2+4+6)+(8+10+12)+(14+16+18)+(20+22+24)=1+2(1+2+3+4+5+6+7+8+9+10+11+12)=1+12×13=15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通过从一些特殊的数字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因素或按规律变化的因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设S=1+5+52+53+…+52019,表示出5S=5+52+53+…+52020,然后相减求出S即可.【详解】根据题意,设S=1+5+52+53+…52019,则5S=5+52+53+…52020,5S-S=(5+52+53+…52020)-(1+5+52+53+…52019),4S=52020-1,所以,1+5+52+53+…+52019 =2020 51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解析】【分析】将两个式子相减后即可求解.【详解】两式相减得:m2﹣mn-mn+ n2=28-12,即 m2﹣2mn+n2=1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加减的应用,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直接利用去括号法则化简,再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式子2mx2-2x+8-(3x2-nx)的值与x无关,∴2m-3=0,-2+n=0,解得:m=32,n=2,故m n=(32)2= 94.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正确得出m,n的值是解题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分类讨论: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的长.【详解】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4(cm),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12AC=12×4=2(cm);②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12(cm),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12AC=12×12=6(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 b﹣3b=﹣2b,故原选项计算错误;B. 3m+n不能计算,故原选项错误;C. 2a4+4a2不能计算,故原选项错误;D.﹣2a2b+5a2b=3a2b计算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1.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把输入的x的值乘4,求出积是多少;然后用所得的积加上5,判断出和是多少,依此类推,直到输出的结果不小于100为止.【详解】解:4×4+5=16+5=21,21<100,21×4+5=84+5=89,89<100,89×4+5=356+5=361,∴输出的结果是361.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代数式求值的方法,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详解】一元一次方程有x+1=0,12x=12,共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能熟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二、填空题13.16【解析】【详解】∵x=8是偶数,∴代入-x+6得:m=-x+6=-×8+6=2,∵x=3是奇数,∴代入-4x+5得:n=-4x+5=-7,∴m-2n=2-2×(-7)=1解析:16【解析】【分析】【详解】∵x=8是偶数,∴代入-12x+6得:m=-12x+6=-12×8+6=2,∵x=3是奇数,∴代入-4x+5得:n=-4x+5=-7,∴m-2n=2-2×(-7)=16,故答案是:16.【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程序求出m、n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14.1【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2=0,y+1=0,解得x=2,y=-1,所以,x+y=2+(-1)=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2=0,y+1=0,解得x=2,y=-1,所以,x+y=2+(-1)=2-1=1.故答案为1.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非负数,平方数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列式是解题的关键.15.8【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发现:2n的个位数字是2,4,8,6四个一循环,所以根据2015÷4=503…3,得出22015的个位数字与23的个位数字相同,是8.【详解】解:2n的个位数字是解析:8【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发现:2n的个位数字是2,4,8,6四个一循环,所以根据2015÷4=503…3,得出22015的个位数字与23的个位数字相同,是8.【详解】解:2n的个位数字是2,4,8,6四个一循环,所以2015÷4=503…3,则22015的末位数字是8.故答案为8.【点睛】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数据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解题关键是知道个位数字为2,4,8,6顺次循环.16.【解析】【分析】先根据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8cm求出BC的长,再根据CD=BC﹣B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8cm,∴BC=AB=×8=4cm,解析:【解析】【分析】先根据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8cm求出BC的长,再根据CD=BC﹣B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8cm,∴BC =12AB =12×8=4cm , ∵BD =2cm ,∴CD =BC ﹣BD =4﹣2=2cm .故答案为2.【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比较简单,需要熟练掌握线段的基本性质.17.【解析】【分析】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其补角为,余角为,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10倍”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其补角为,余角为,根据题意可得:,解得,解析:80︒【解析】【分析】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其补角为()180x -︒,余角为()90x -︒,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10倍”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则其补角为()180x -︒,余角为()90x -︒,根据题意可得:()1801090x x -=-,解得80x =,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余角和补角,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通过观察可发现等式左边是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奇数和的2倍,进而求出第n 个等式.【详解】通过观察发现:等式左边是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奇数和的2倍,解析:()()22212124n n n +--=⨯【解析】通过观察可发现等式左边是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奇数和的2倍,进而求出第n 个等式.【详解】通过观察发现:等式左边是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奇数和的2倍, ()()()2221212212124n n n n n +--=++-=⨯. 故答案为:()()22212124n n n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字类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本题的关键规律是左边是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奇数和的2倍.19.【解析】【分析】根据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的方法,先设=x①,得到=100x②,由②-①得16=99x ,进而解得x=,即可得到=.【详解】解:设=x①,则=100x②,,②-①得1 解析:1699【解析】【分析】根据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的方法,先设0.16=x ①,得到16.16=100x ②,由②-①得16=99x ,进而解得x=1699,即可得到0.16=1699. 【详解】解:设0.16=x ①,则16.16=100x ②,,②-①得16=99x , 解得x=1699, 即0.16=1699, 故答案为:169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解析】【分析】设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y,可得AB右边的图形的面积=5+y,原三角形面积=2×5+y=10+y,由题意列出方程可求解.【详解】设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解析:5【解析】【分析】设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y,可得AB右边的图形的面积=5+y,原三角形面积=2×5+y=10+y,由题意列出方程可求解.【详解】设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y,则AB右边的图形的面积=5+y,原三角形面积=2×5+y=10+y,由题意可得:(5+y):(10+y)=2:3,∴y=5,故答案为:5.21.B【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以发现每个峰中有5个数字,这些数字中的奇数都是负的,偶数都是正的,从而可以得到2008应排在A,B,C,D,E中的哪个位置.【详解】解:由图可知,奇数为负值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可以发现每个峰中有5个数字,这些数字中的奇数都是负的,偶数都是正的,从而可以得到2008应排在A,B,C,D,E中的哪个位置.【详解】解:由图可知,奇数为负值,偶数为正值,每个峰中有5个数据,∵(2008-1)÷5=2007÷5=401…2,∴2008应排在B的位置,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数字的变化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2.27【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的规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数学归纳法,写出前几项总结规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1+x)6=1+6x+1解析:27【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的规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数学归纳法,写出前几项总结规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1+x)6=1+6x+15x2+ax3+15x4+6x5+x6,则a=20;(2)∵当n=1时,多项式(1+x)1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1=2=21,当n=2时,多项式(1+x)2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2+1=4=22,当n=3时,多项式(1+x)3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3+3+1=8=23,当n=4时,多项式(1+x)4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1+4+6+4+1=16=24,…∴多项式(1+x)7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27.故答案为:20,27.【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学归纳法解答本题.三、解答题23.(1)35,20%,补全图见解析;(2)200(人)【解析】【分析】(1)根据第4组的频率是35%,求得m的值,根据第3组频数是20,求得n的值,然后补全频数直方图即可;(2)利用总数800乘以“优”等学生的所占的频率即可得出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8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的人数.【详解】解:(1)由题可得,m=100×35%=35;n=20÷100=20%,补全频数直方图如下:故答案为:35,20%;(2)该校参加这次比赛的800名学生中成绩“优”等约有:800×25%=200(人).【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率)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直方图.利用统计表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4.(1)七年级(1)班有学生40人;(2)补图见解析;(3)108°;(4)计划暑假选择A、B、C三个类别出去游玩的学生有325人.【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2)根据(1)中的结果和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选择B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扇形统计图中表示“B类别”的圆心角的度数;(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计划暑假选择A、B、C三个类别出去游玩的学生有多少人.【详解】(1)8÷20%=40(人),即七年级(1)班有学生40人;(2)选择B的学生有:40﹣8﹣5﹣15=12(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下;(3)扇形统计图中表示“B 类别”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1240=108°; (4)520×401540-=325(人), 答:计划暑假选择A 、B 、C 三个类别出去游玩的学生有325人.【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5.(1)不是;理由见解析;(2)294m =-【解析】【分析】(1)根据合并式方程的定义验证即可;(2)根据合并式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方程112x =,得:x =2 而12+1=32因为32≠2 所以112x =不是合并式方程. (2)解方程5x =m +1,得:15m x +=则有5+m +1=15m + 解得:294m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能理解合并式方程的定义,并能依此验证(或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6.可以,验证与方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在镶嵌平面时,设围绕某一点有x 个正三角形和y 个正六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根据平面镶嵌的体积可得方程:60x+120y=360.整理得:x+2y=6,求出正整数解即可.【详解】解:可以;验证:在镶嵌平面时,设围绕某一点有x 个正三角形和y 个正六边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周角,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60︒,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为()621801206︒︒-•=根据题意,可得方程:60120360x y +=整理得26x y +=方程的正整数解为22x y =⎧⎨=⎩或41x y =⎧⎨=⎩ 所以可以同时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进行平面镶嵌,在一个顶点周围围绕2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六边形或者围绕着4个正三角形和1个正六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镶嵌,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铺满地面,关键是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若能,则说明能铺满;反之,则说明不能铺满.解决此类题,可以记住几个常用正多边形的内角,及能够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的几个组合.也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7.(1)2;(2)1cm ;(3)910秒或116秒 【解析】【分析】(1)将x =﹣3代入原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点C 为线段AB 上靠近A 点的三等分点,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关系即可求解;(3)求出D 和B 表示的数,然后设经过x 秒后有PD =2QD ,用x 表示P 和Q 表示的数,然后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PQ 之间时,②当点Q 在PD 之间时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把x =﹣3代入方程(k +3)x +2=3x ﹣2k 得:﹣3(k +3)+2=﹣9﹣2k ,解得:k =2;故k =2;(2)当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当k =2时,BC =2AC ,AB =6cm ,∴AC =2cm ,BC =4cm ,∵D 为AC 的中点,∴CD =12AC =1cm . 即线段CD 的长为1cm ;(3)在(2)的条件下,∵点A 所表示的数为﹣2,AD =CD =1,AB =6,∴D 点表示的数为﹣1,B 点表示的数为4.设经过x 秒时,有PD =2QD ,则此时P 与Q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2x ,4﹣4x . 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PQ 之间时,∵PD =2QD ,∴()()1222441x x ⎡⎤---=---⎣⎦,解得x =910 ②当点Q 在PD 之间时,∵PD =2QD ,∴()()1222144x x ⎡⎤----=---⎣⎦,解得x =116. 答:当时间为910或116秒时,有PD =2Q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线段的和与差,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与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关键.28.(1)-10;14;24;(2)6或10;(3)①-t-12,-t-10,14-2t ,15-2t ;②32. 【解析】【分析】(1)根据AB 、CD 的长度结合点A 、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即可找出点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线段BC 的长度;(2)找出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BC=6,即可得出关于t 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①找出运动时间为t 秒时,即可得到点A 、B 、C 、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②由①中的代数式,进而即可找出点M 、N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线段MN 的长.【详解】解:(1)∵AB=2,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CD=1,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BC=14-(-10)=24.故答案为:-10;14;24.(2)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BC=|t-10-(14-2t)|=|3t-24|.∵BC=6,∴|3t-24|=6,解得:t1=6,t2=10.∴当BC=6(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6或10.(3)①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2,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4-2t,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5-2t;故答案为:-t-12,-t-10,14-2t,15-2t;②∵0<t<24,∴点C一直在点B的右侧.∵M为AC中点,N为BD中点,∴点M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32t-,点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532t-,∴MN=53233= 222t t---.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数轴,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找出点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BC=6,找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根据点的运动找出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M、N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