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精心整理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下等级公路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和各等级公路的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路拌法施工。

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3
3.1
身安全。

3.2机具准备
3.2.1主要施工机械:装载机、平地机、洒水车、路拌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挖掘机。

3.2.2试验检测设备:土工试验检测设备、水泥试验用仪器设备。

3.2.3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直尺、钢丝绳。

3.3材料准备
3.3.1原材料:水泥、石灰、土、水等由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定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3.2主要材料要求
1)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土,土中有机物含量小于10%。

2)石灰:石灰等级宜用1~3级新灰。

采用袋装磨细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

石灰分批进场,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季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
用。

做到熟练掌握布石灰、布水泥的操作要求,含水量控制,拌和、碾压控制等技术。

3.4.3试验路段:在正式开工前做好试验段,以确定施工工艺、松铺系数、机械配备、压实遍数、最佳含水量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施工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4.2操作方法
4.2.1路基准备:下承层通过整平碾压,其压实度、横坡、纵坡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通过报验合格。

备土料高程比设计高程高1cm左右,土料层用平地机初平,Array用灰土路拌机拌和,并设专人检查是否拌到底,在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含水量和石灰剂量,如含水量不足应补充洒水补拌,如石灰剂量不足应及时补石灰重拌,拌和过程中紧跟推土机排压以防含水量损失。

含水量控制标准为在碾压前比最佳含水量大1%~1.5%。

4.2.6打网格
根据计算的水泥用量和摆放间距,用石灰布置在土层上做安放标记。

4.2-2方格网
4.2.7布水泥
根据计算结果在方格内摆放水泥,并用刮板均匀摊开,尽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相等。

4.2-3人工摊铺水泥
4.2.8水泥拌和
路拌施工时间长,考虑到水泥的初凝,按不超过100米/台路拌机划分施工段。

路拌尽量一次到位,为拌合均匀可以路拌机行走慢一点,坚决避免路拌2次及以上。

4.2-5
1
内完
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压实。

压路机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2.0km/h为宜,复压、终压宜采用2.0~2.5km/h。

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及松皮等现象。

水泥石灰稳定层宜在水泥初凝之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压实,并达到规定压实度。

2)碾压过程,如有“弹簧”、松散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换料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3)分层施工时,分层厚度的确定与压实机具重量有关,用20t以上的轮胎式振动压路机压实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0mm,压实厚度超过200mm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0mm。

分层摊铺时,下层宜稍厚,应严格控制水泥石灰稳定层压实厚度和高程,其路拱度、横坡度应与路面面层一致。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进行找平。

4.2-6碾压
4.2.10养生养护
5
5.1.4拌合过程中注意拌合均匀,防止干湿不均、级配不均、水泥石灰剂量不均。

5.1.5混合料运输时,必须采用覆盖措施,防止混合料水份散失。

5.1.6路拌深度要达到底层,严禁夹层。

5.1.7摊铺时注意消除粗料离析现象。

5.1.8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无“弹簧”现象。

5.1.9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补充表面水份进行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5.2实测项目
6.0.3碾压完成后应及时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

严禁车辆进入处于养生期间的路段。

6.0.4严禁摊铺机、压路机在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如必须调头时,应在调头处覆盖100mm厚砂砾或碎石,以保证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7质量记录
7.0.1各项原材料合格证明文件、检测试验报告
7.0.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文件
7.0.3路基验收文件
7.0.4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其它混合料试验报告
7.0.5基层、底基层现场检验记录(压实度、平整度、厚度等)
7.0.6工序质量评定表
8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8.2
8.2.1对细颗粒散体材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减少粉尘飞扬,保护周围环境
8.2.2控制施工噪声,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8.2.3施工临时便道随时维护、洒水,防止扬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