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编号 03一般资料:刘某,男,63岁,已婚,退休,于2005年11月20日就诊。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病史20年.近5年,每年冬季易复发,每次发作时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
3天前,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大汗出,烦躁,遂由家属陪同来就诊。
现症见: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5.8℃,P:120次/分,R:35 次/分,BP:88/50mmHg。
神志清,面青唇紫,强迫体位,急性病容。
端坐呼吸,呼气延长,鼻煽,四肢湿冷,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舌淡暗,脉浮。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
参考答案03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等,中医诊断为喘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舌质淡暗,脉浮,辨为肺气欲绝,心肾阳虚之正虚喘脱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喘多年,肺气已虚,渐至肾不纳气故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肾虚不能蒸化水液则水饮内停,双下肢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慌动悸,烦躁不安;心肾阳虚欲脱.故汗出如珠,肢冷;舌质淡暗、脉浮为心肾阳气欲脱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应与哮病鉴别。
喘指气息而言,为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正虚喘脱西医诊断:l.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6g 附子6g 黄芪⒛g 炙甘草10g 山茱萸lOg冬虫夏草6g 五味子10g 蛤蚧1条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答案03一般资料:刘某,男,63岁,已婚,退休,于2005年11月⒛日就诊。
主诉:喘逆不止,呼吸困难3天c现病史:患者于近5年来,每到冬季易发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
3天前,喘逆不止,张口抬肩,大汗,烦躁,喉间有痰,色黄,不易咳出,遂由家属陪同来就诊。
现症见: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山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
既往史:慢支肺气肿病史20年,无其他病史及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T:35.8℃,P:120 次/分,R:35次/分,BP:88/50mmHg。
神志清,面青唇紫,形体适中,强迫体位,急性病容。
舌淡暗,脉浮。
端坐呼吸,呼气延长,鼻煽,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双肺均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
四肢湿冷,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
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等,中医诊断为喘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喘逆不止,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双下肢水肿,舌质淡暗,脉浮,辨为肺气欲绝,心肾阳虚之正虚喘脱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喘多年,肺气已虚,渐至肾不纳气故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肾虚不能蒸化水液则水饮内停,双下肢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慌动悸,烦躁不安;心肾阳虚欲脱.故汗出如珠,肢冷;舌质淡暗、脉浮为心肾阳气欲脱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应与哮病鉴别。
喘指气息而言,为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西医诊断依据:(1)慢支肺气肿病史⒛年。
(2)临床表现:喘逆不止,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心慌动悸,烦躁不安,汗出如珠,肢冷.(3)查体:T:35.8℃,P:120 次/分,R:35 次/分,BP:88/50mmHg。
面青唇紫,端坐呼吸,鼻煽,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颈静脉回流征(+),肝大肋下一指.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四肢湿冷,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4)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冠心病鉴别。
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更有助于鉴别。
体检、Ⅹ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应详细询问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的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正虚喘脱西医诊断:l.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人参6g 附子6g 黄芪⒛g 炙甘草10g 山茱萸lOg冬虫夏草6g 五味子10g 蛤蚧1条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调护:避风寒,防外感,慎劳作。
西医治疗原则:(l)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
(2)氧疗.(3)控制心衰: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药。
(4)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经过抗感染、吸氧后可消失。
(5)抗凝治疗: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6)加强护理工作:心肺功能的监测,翻身、拍背,改善通气。
试题编号 04李某,女,20岁,未婚,于2005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晨起颜面浮肿,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未系统检查及治疗,近3日症状加重,故来诊。
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尿少色黄。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4℃,P:94 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增大,无黄疸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
参考答案04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故可诊断为水肿。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辨为风水相搏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故尿少色黄;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风热上攻则见咽喉疼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应与鼓胀鉴别。
本病患者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而无腹部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等鼓胀的特征性表现、故可与鼓胀鉴别。
诊断:中医诊断:水肿风水相搏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 6g 杏仁t0g 生石膏30g 防风12g白术15g 茯苓12g 车前子(单包)⒛g 浮萍12g 泽泻12g 黄芩12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l50ml,每日2次。
参考答案04一般资料:李某,女,⒛岁,未婚,于2005年8月12日就诊。
主诉:颜面浮肿1周,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晨起颜面浮肿,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未系统检查及治疗,因近2日症状加重,故来诊。
现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尿少色黄。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8.4℃,P:94次/分,R:⒛次/分,BP:125/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不振,查体合作。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脊柱无畸形,双下肢水肿,四肢肌力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血常规无异常发现。
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故可诊断为水肿。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表现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纳差,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辨为风水相搏证。
病因病机分析: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故尿少色黄;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风热上攻则见咽喉疼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
中医病症鉴别: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应与鼓胀鉴别。
本病患者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而无腹部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等鼓胀的特征性表现、故可与鼓胀鉴别。
西医断依据:(1)性上呼吸道感染史。
(2)临床症状: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色黄,伴乏力,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偶有咳嗽。
(3)体征:面色略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增大。
(4)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颗粒管型(+)。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鉴别。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早期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
重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早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与该病相鉴别困难时.应及时作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诊断:中医诊断:水肿风水相搏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 6g 杏仁t0g 生石膏30g 防风12g白术15g 茯苓12g 车前子(单包)⒛g 浮萍12g 泽泻12g 黄芩12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l50ml,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