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

《孙真人卫生歌》
*导读:《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
《孙真人卫生歌》(孙思邈)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防损其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信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气若大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

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疟痢。

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

常令充实勿空虚。

日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

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脝(16)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

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渐侵。

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
威,静室收心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

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频仟悔。

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借命惜身兼借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注释)
(1)箕裘:《礼记》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和造弓的人,意思是儿子往往继承父业。

时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

在这里孙思邈以道家的思想、把人的寿命长短也看作是受之于父母,故用箕裘表相继之意。

(2)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天。

(3)嗔怒:气愤,生气。

(4)~(9):春嘘、夏呵、秋呬、冬吹及嘻、呼等,是根据季节的不同,以不同的调息方法吐纳大地之气。

(10)保神丹:并非是指实际的方子、而是指保养精神的丹药。

(11)春日少酸宜食甘:此为春天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春天因为肝木旺,故再多食酸味,可使肝木之气偏亢而伐脾,因此,春天饮食要多吃甜的养脾抑木。

(12)冬月宜苦不宜咸:同样,在冬月之时,不能多吃咸昧,以防水克火,而要多吃点苦味
的以养心气。

(13)夏月增辛减却苦:多食苦味可使心气偏亢,而夏季心气本来就偏亢,心气偏亢,则火克金伤肺,故要多吃点辛味以抗心气的克伐。

(14)秋月辛省便加酸:秋季肺金当令,而酸入肝,辛多则金旺克木,故宜食酸以御之。

(15)斋戒:俗说吃斋,是提倡以素食为主的养生方法,后被佛家、道家利用,称为斋戒。

(16)膨脝:指腹部胀大。

(17)清水:指口中津液;灵限:指肾,夜半灵根清水:指夜半静坐,舌抵上腭,津液口中溢,咽下以补肾气。

(18)丹田:人身脐下三寸处。

(19)华盖:此指肺。

(按语)
此为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重要养生文献,原文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思想,如四季饮食原则、卫生三戒、强调养性等。

这些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