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雷达信号的频率测量

第二章:雷达信号的频率测量

1 x ≥ 0 sign ( x ) = , 0 x < 0
对量化区间直接编码
φ = mod (ωT ,2π ),
nφ C f = int 2π
•极性量化直接用于UI、UQ,只能得到n = 4 •利用三角公式: sin (α ± β )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 cos (α ± β ) = cos α cos β ∓ sin α sin β 对已有的UI、UQ 用不同的 sin β , cos β 进行加权求 和,可以得到不同的相位细划和极性量化后的区 间细划。 如:β = π/4,可得到n=8,为3bit量化器 再选β = π/8,可得到n=16,为4bit量化器
1.超外差搜索的基本原理 .
天线 fR 微波 预选器 微波 混频器 fL 本振 fI 中频 放大器 检波器 视频 放大器 至处理器
微波预选器的瞬时带宽:
f p (t ) = [ f 0 (t ) − ∆f r 2 , f 0 (t ) + ∆f r 2]
本振频率: f L (t ) = f 0 (t ) ± f i 中放带宽:
5. 频率搜索速度
频率搜索速度有几种方式: 1) 频率慢速可靠搜索 频率慢速可靠搜索(全概率)的条件为: a) 接收机扫过一个瞬时带宽的时间内收到的脉冲数满足 信号处理和显示的要求,即 ∆f r
Tf f 2 − f1 ≥ ZTr
b) 接收机在一个雷达照射时间(脉冲群)扫过整个侦察 频带,即 T f ≤ T s Ts = Ta θ a Ωa 其中 θ a ――雷达天线波束宽度, Ω a ――雷达天线扫描范围。
【研发社区】
第2 章 雷达信号频率的测量
2.1 2.2 2.3 2.4 概述 频率搜索接收机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 信道化接收机
2 .1
概述
要点: 重要性 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分类 1.重要性 . 载波频率是雷达的基本、重要特征,具有相对稳 定性,使信号分选、识别、干扰的基本依据。
f 2 − f1 ≤ 1 T
这是由最大相移为2π决定的,相移与频率的关系为
φ = 2π f T
• 简单微波鉴相器的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功率成正 比 • 简单微波鉴相器的输出信号中有与频率无关的直流分 量
2) 实用的微波鉴相器原理图
U I = KA 2 cos φ
U Q = KA 2 sin φ
功率 分配
以此类推,通过对 I、UQ及其加权系列的极 通过对U 通过对 性量化,可以不断提高数字测频的精度。 性量化,可以不断提高数字测频的精度。 多 bit量化器的频率分辨率与相位分辨率之间满 bit 量化器的频率分辨率与相位分辨率之间满 足 ∆φ ∆φ
∆f = 2πT = 2π ∆F
其中∆F是瞬时带宽。单路量化的频率分辨率不 其中∆ 是瞬时带宽。 实际中使用多路量化器。 高,实际中使用多路量化器。
不同测频系统的差异
• 晶体视频接收机: 测频范围等于瞬时带宽,频率截获概率=1, 但频率分辨率很低,等于瞬时带宽。 • 窄带搜索接收机: 瞬时带宽很窄,频率截获概率很低,但频率分 辨率很高。 最大测频误差为:
δ f max = ±
1 ∆fr 2
瞬时带宽越宽,测频误差越大。
3) 可测信号形式
现代雷达信号可以分成脉冲和连续波。 脉冲信号:低工作比脉冲信号 高工作比的脉冲多普勒信号 重频抖动和参差信号 编码信号 宽脉冲线性调频信号 宽脉冲线性调频信号的测频比较困难。 测频系统允许的最窄脉宽尽可能窄、是否可以检 测脉内频率调制等是其重要的指标。
以此类推: 第k分路器:m k 第k中放带宽:f rk = ∆f rk −1 / mk ∆ f 第k中频频率:ik > ∆f rk −1 / 2 第k本振组(低外差):
f Lkj = f ik −1 − ∆f rk −1 / 2 − f ik + ( j + 0.5)∆f rk , j = 0, ⋯ m k − 1
1 m1 2
. .
m2
第一本振组 第二本振组
纯信道化接收机工作原理(续)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第一分路器: 第一中放带宽: 第一中频频率: 第一本振组: 第二分路器 : 第二中放带宽 : 第二中频频率: 第二本振组 :
∆f r1 = ( f 2 − f1 ) m1
m1
f L1 j = f 1 − f i1 + ( j + 0.5)∆f r1 , j = 0, ⋯ m1 − 1
∆f = 23 ⋅4
如果选择k路鉴相器,相邻迟延比为n(2i),每路鉴 相器的相位量化为ibit,最长迟延支路量化为mbit, 理论测频精度为:
1 ∆f = k −1 m n 2 Tmin
在实际中,一般k=3,4, m=4~6, n=4,8。
4. 主要技术参数
不模糊带宽:∆F倍频程或者更高 频率分辨率:1~2MHz 测频精度: 1~2MHz 频率截获概率:1 频率截获时间:脉冲重复周期 灵敏度:-40dBm~ -50dBm 动态范围:50~60dB
∆f r ――测频接收机瞬时带宽, f2-f1 是测频范围,即侦察频 率范围 • 截获时间: 达到给定的截获概率所需的时间,如果采用瞬时测频接 收机,则单个脉冲的截获时间为
t IF1 = Tr + t th
其中Tr是脉冲重复周期,tth是侦察系统的通过时间。
2) 测频范围、瞬时带宽、频率分辨力和测频精度 •测频范围: 测频系统最大可测的雷达信号的频率范围; •瞬时带宽: 测频系统在任一瞬间可以测量的雷达信号的频 率范围; •频率分辨力: 测频系统所能分开的两个同时到达信号的最小 频率差; • 测频精度: 把测频误差的均方根误差称为测频精度
1) 窄带超外差接收机 采用微波预选器与本振通调,对每个分辨单元 顺序搜索。 射频带宽:20~60MHz 20 60MHz 优点:频率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 强、输出信号密度低、对信号处理要求低。 缺点:截获时间长,截获概率低,不能检测频 率捷变、线性调频、编码信号。
2) 宽带超外差接收机 瞬时带宽:100~200MHz 优点:能检测频率捷变、线性调频、编码信号; 截获时间缩短。 3) 宽带预选超外差接收机 采用宽带预选器和高中频,扩展瞬时带宽。
∆ 频率分辨力: f = ( f 2 − f1 ) ∏ mk k 根据接收信号通过的各检测信道 n k , k = 1,2 ⋯ 进行频率估计: fˆ = f1 + ∑ nk × ∆f rk + ∆f 2 k 纯信道化接收机的波段分路器个数是 L = 1 + m1 + m1 m 2
延迟 线
90o电桥
检波 器
差分 放大
鉴相输出信号

U I = kA 2 cos ωT U Q = kA 2 sin ωT
特点: 在[0,2π]无模糊 没有与频率无关的直流分量 输出可用于模拟测频:
ω = tg
−1
(U
Q
U
I
)/ T
2. 极性量化器
相关器输出是两路正交的正弦电压,把它们加 到两个电压比较器上,进行极性判决,称为量化。 对输入信号按照极性量化输出
4)同时信号分离能力
同时到达信号按照两个脉冲前沿的时差分成两 类: 第1类同时到达信号:<10ns 第2类同时到达信号:10ns<<120ns 2 10ns<<120ns 要求测频接收机能够对同时到达信号的频率分 别进行精确的测定,而且不丢失其中的弱信号。
5) 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灵敏度是保证正确的发现和测量信号的前提。 它域接收机体制和接收机的噪声电平有关。 动态范围是指保证测频接收机精确测频条件下 信号功率的变化范围,它包括: • 工作动态范围: 保证测频精度条件下的强信号与弱信号的功率 之比,也称为噪声限制动态范围。 • 瞬时动态范围: 保证测频精度条件下的强信号与寄生信号的 功率之比。
2.主要技术指标 .
1) 测频时间 定义:从信号到达至测频输出所需时间,是确定 或随机的。 要求:瞬时测频,即在雷达脉冲持续时间内完成 载波频率测量。 重要性:直接影响侦察系统的截获概率和截获时 间。
测频时间(续)
• 频域截获概率: 即频率搜索概率,单个脉冲的频率搜索概率定义为
PIF1 ∆f r = f 2 − f1
3.现代测频技术分类
搜索频率窗 频率取样 毗邻频率窗 测频技术 相关/卷积器 变换法 傅立叶变换 压缩接收机 声光接收机 数字傅立叶变换接收机 搜索超外差接收机 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 多波段晶体视频接收机 信道化接收机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 声光卷积测频收机
2.2
频率搜索接收机
要点: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 频率搜索形式 频率搜索速度
[ f i − ∆f r
2 , f i + ∆f r 2]
检波视放有输出信号的条件:
f R (t ) ∈ f p (t )
2.寄生信道及其消除方法
如果在混频器输入同时加入信号fR和本振信号 fL, 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许多频率组合可以 产生中频信号,其一般关系为:
mf L + nf R = f I
fR − fL = fI
• 镜像抑制比:
d ms = 10 lg(Pso Pmo ) Psi = Pmi
提高镜像抑制的方法
1) 微波预选-本振统调 搜索过程中预选器跟随本振调谐,实现单信道 接收
f p (t ) = [ f L (t ) − f I − ∆f r 2 , f L (t ) − f I + ∆f r 2]
f i1 > ( f 2 − f1 ) 2
m2 ∆f r 2 = ∆f r1 / m2
f i 2 > ∆f r1 / 2
f L 2 j = f i1 − ∆f r1 / 2 − f i 2 + ( j + 0.5)∆f r 2 , j = 0, ⋯ m 2 −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