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鉴别疼痛性质
• 原发伤引起的疼痛 :通过复位和固定使 疼痛逐渐减轻
• 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 :受累肌肉被动牵 拉痛或肢体远端痛,静止时仍存在疼痛
无痛
晚期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 消失,无疼痛感时,提示有病情加重的 可能,更应加强监护
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
(非常重要)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
缺血时间超过12~36h: 1、血中可见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
谷草转氨酶均上升 2、尿中出现肌球蛋白、尿隐血阳性 3、严重者出现早期休克、酸中毒、 肾功能改变征象(立即行截肢处 理)
术后护理
• 观察引流量 • 配合医师换药 • 注意抬高患肢 • 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
活动及皮肤温度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体位与制动
做到“三防”: 一防 :防过度屈曲和伸 直
二防:防内旋 三防:防内收 目的:防人工假体脱位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 • 疼痛可引起的不良后果 • 注意药量不可过大 • 术后3 d仍疼痛较剧 • 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预防并发症
• 褥疮、 • 肺部感染等
保持肢体功能位
意义: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畸形,影响以 后的功能
功能锻炼
• 为治疗性运动 • 术后第1天就开始 • 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截肢术后残端训练
• 训练时机:残端伤口无发热、无出血或 渗液、无局部红肿、无剧烈疼痛
• 方法 :四个步骤
常,引流是否通畅 注意观察有无声音嘶哑
褥疮 预防
*定时翻身(病情允许下行轴线翻身) *按摩褥疮好发部位(白天每3小时一次,
晚上每4小时一次并床边交班)
坠积性肺炎
*呼吸器的使用(入院后即开展) *术后鼓励患者咳嗽 *深呼吸
功能恢复指导
肌力训练 *肢体按摩 *关节被动训练
*直腿抬高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
*定期排便、排尿 *间断导尿
出院指导
*颈围固定 *嘱病人遵医嘱继续服药 *饮食上注意补钙、增加蛋白质。
*连续不断的四肢功能锻炼 *3个月、半年、1年定期复查
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功能锻炼(入院后即作) ◎极控制并存病 ◎加强营养支持 ◎一般护理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 付红英
颈椎手术病人的护理
颈部制动
方法:绝对卧床 ,根据损伤类型遵医嘱
颈部垫枕或不垫枕;头颈部两侧 分别置1个沙袋固定之,或者行
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 颈椎病病定、 植骨块脱落等。
适应性训练
生活习惯训练 *训练床上大小便 *卧位进食
• 引流液的量、色, • 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d,拔除引流管。
预防并发症
• 褥疮 • 呼吸道感染 • 泌尿系感染
康复指导
骨折固定后 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的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到底有哪些意义
• 促进消肿 ,防止关节粘连及僵硬
• 促进骨折愈合
• 促进血液循环
•
减少并发症
安全及效果
医务人员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定义
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 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 综合征 (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 症)
术前动态监护
疼痛的观察
1、以局部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 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
2、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
气管牵拉、体位训练
牵拉训练 *由护士、家属或病人自己用2~4指将食
管向左侧牵拉过中线 *10~20分钟/次
*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 *训练3~5天
体位训练(颈后路手术的要求)
*将被褥与枕头垫起放置于床的中间 *患者俯卧其上,头颈前倾 *双上肢自然后伸 *3~5天
预防并发症
出血窒息 、入睡后呼吸抑制 (最危险 ) 特别注意观察呼吸是否通畅,频率是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