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
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
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
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
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6)《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8.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卷”字的表达效果。
9.通读全词,结合内容分析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
(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10.“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1.词人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试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体现在哪里。
(四)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清] 纳兰性德①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 ①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4.“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4分)
三、综合实践
16.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阅读诗歌的情况,有人对某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2)[2019·安徽]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A
5.(1)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了却君王天下事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6.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表达了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随从出猎的人员个个戴着华美艳丽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从山冈上席卷而过。
一个“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描绘出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
9.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弯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太守形象。
10.指的是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11.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
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12.表达了词人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和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前夕的复杂心情以及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3.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14.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15.远离家乡的惆怅,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对侍从生活的厌倦。
(答出两点即可)
16.(1)(示例)结论:学生诵读诗歌积极性不高,背诵诗歌就是为了考试及老师要求,课外不愿
涉猎诗歌,诵读诗歌现状不容乐观。
建议:应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拓展诵读诗歌的范围,创造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2)①竟答竞答
②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在日期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