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9 年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 ,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共70 分。

1-30 每题 1 分,31-50 每题2 分)1. 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2.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 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 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只左右摇晃D. 只上下颠簸读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 回答以下问题。

3. 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 箭头aB.箭头bC.箭头cD.箭头d4.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 箭头 a 可能增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 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A. 金星、水星B. 火星、木星C. 金星、火星D. 土星、水星6. 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7.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五带范围不变B、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C、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D、热带、温带的范围不变,寒带消失8.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 横波只能通过气态物质D. 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9.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其中风向正确的是( )10.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 陨星B.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C. 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D. 天空中飘动的云11.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反射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题。

13. 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 断层B. 背斜C. 向斜D. 褶皱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

据此回答各题。

14.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位于色球层上B. 平均周期约为11 年C. 耀斑爆发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D. 太阳活动与年降水量始终是正相关15.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 晴朗的夜晚出现流星现象B. 天体东升西落C. 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 月球圆缺变化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气压带。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17. 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 处风带风向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完成下列问题。

18.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可能形成A. 海沟B. 海岭C. 裂谷D. 大洋19. 两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0. 太阳能量来源于( )A.核裂变B.核聚变C.其它恒星D.银河系中心21. 下列不属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 地球有卫星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C. 日地距离适当D.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 ,回答下列小题。

22. 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 分别代表( )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 下沉干燥 B. 上升湿润C. 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 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24. 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A.3 月21 日B.6 月22 日C.9 月23 日D.12 月22 日25.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 )A. 地质钻探B. 研究地震波C. 地层和化石D. 实地考察26.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垂直气压梯度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地转偏向力27.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8. 同一经线上的各点A. 自转线速度相同B. 季节相同C. 太阳升落时间相同D. 地方时相同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29. 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左图中的A代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只能在固态中传播B. 右图中的不连续面D称为古登堡面,以此划分地壳和地幔C.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各地厚薄一样D. 以图中不连续面F为界划分地幔和地核,此处波速变化明显说明两处物质相差很大30. 以下关于软流层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分布在上图 C 层的底部B. 软流层位于上图G层的上部,原因是此处横波消失说明此处不是固态物质C. 岩石圈就是图中C部分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暖锋过境B. 乙是低压过境C. 丙是冷锋过境D. 丁是高压过境32. 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寒潮B. 乙长江流域的伏旱C. 丙台风D. 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题。

33.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1 月B.601 月C.607 月D.307 月34. 仅考虑纬度条件,以下卫星发射基地中最适宜卫星发射的是( )A.甘肃酒泉(40N)B.太原岢岚(38N)C. 四川西昌(28N)D. 海南文昌(18N)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5. 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 表示。

A. AB. BC. CD. D36.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A. A 和BB. B 和CC. C 和DD. D 和A37.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A. A 和BB. B 和CC. C 和DD. D 和A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 时30 分日出,18 时30 分日落。

据此回答问题。

38. 该城市的经度为( )A.东经105度B.东经135度C.东经127.5度D.东经120度39. 该日,太阳直射在( )A. 赤道B. 南回归C. 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D. 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40. 冷锋、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 冷气团在锋面以上B. 过境后天气转晴C. 过境后气压升高D. 过境后温度上升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41.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 甲丁丙B. 乙丙丁C. 丙甲乙D. 丁乙甲42.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43. 地球上一年内正午物体影子总是朝南的地区在( )A. 北回归线以北B. 南回归线以南C.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D.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44. 在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读图,完成题。

45.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A. 甲丙丁B. 乙甲丁C.丙丁甲D.丁乙甲46. 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 甲丙丁B. 乙甲丁C.乙丙丁D.丁乙甲47. 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A.甲丙丁B.乙甲丁C.丙丁甲D.丁乙甲下图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完成下列问题。

48. 图中体现大气保温作用的是A. ①B. ③C. ④D. ⑤49. 影响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A. ①B. ②C. ③D. ④50.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⑥二、综合题(每空1 分,共30 分。

)51. 读某一时刻的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___________________ 此图所示的日期是,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 ,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 。

⑵图中C点的时刻为________ 点,太阳高度为____ ;D点的昼长为_______ 小时;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

(3)图中所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中的______ (晨或昏)线,图示时刻ABCD中正在日出的点是______ 。

⑷图中ABCD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2.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此图表示的是___月份季风图。

此时是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低)气压,它切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___________ E 的风向为___________ 风, F 的风向为风。

(3)半年后,A处盛行季风(风向),B处盛行季风(风向)。

(4)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而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53. 读我国10 月14 日2:00 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1)图A处为气压中心(写出具体名称),主要是(动力或热力)因素形成的。

(2 分)⑵若甲、乙为锋面系统,则可判断B为气压(填高或低其中甲为锋(填冷或暖),其中乙为锋(填冷或暖甲、乙两地中,正是阴雨天气的是地,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的是地。

(5 分)(3)此时,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 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

(3 分)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15 CAADC 610 DBBDB 1115 BBABC1620 BBACB 2125 ABADB 2630 BDDDD3135 CBCDA 3640 DBCDB 4145 AADBA4650 BDCCA51.(1)12 月22;(1 分)冬至;(1 分) 2326S(23.5S)(1 分)(3)10;(1 分) 0(1 分)12;(1 分) 4652(47)(1 分)(4)晨;(1 分) C(1 分)(5)ABC(1 分)52.(1)7 (1 分)夏季(1 分)低(1 分)副热带高(1 分)(2)东南(1 分)西南(1 分)(3)西北(1 分)东北(1 分)(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 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 分) 53.(1)亚洲高压(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1 分)热力(1 分)(2)低(1 分)冷(1 分)暖(1 分)乙(1 分)甲(1 分)(3)北京(1 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 分)寒潮(1 分)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