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某尾矿(尾矿堆积坝)库岩土工程勘察(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2012(勘)848勘察院二O壹二年七月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5.28~7.8)(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工程编号:2012(勘)848院长:总工程师:审核人:技术负责:编写人:某勘察院二O壹二年七月目录1 前言31.1工程概况31.2目的任务4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51.4勘察工作和完成工作量61.5有关说明9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2.2.2.1、气象112.2.2.2、水文11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3.1区域地质和构造123.2库区地层123.3不良地质作用14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5 水文地质条件19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6 地震效应236.1地震动参数23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8 结论和建议278.1结论27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附图目录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工程地质图1:1000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5 3-1 Zk2柱状图1:2006 3-2 Zk5柱状图1:2007 3-3 Zk8柱状图1:2008 3-4 Zk11柱状图1:200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附件目录1、单环注水试验记录表2、十字板试验成果表3、土工试验报告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1前言某X公司位于某县桑溪镇,是壹个集采矿、选矿为壹体的企业。
该X公司于5月20日委托我院对该库进行闭库阶段的稳定性分析勘察。
勘察工作是根据《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及相关规范实施的。
本次勘察为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
我院工作人员于2012年5月28日进场施勘,6月9日完成了野外施勘工作。
项目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壹览表表1-11.1工程概况某沟尾矿库位于厂区以东400m的某沟内,尾矿库初期坝位于该沟沟口。
该尾矿库建于2006年6月份,初期坝采用M7.5浆砌石挡墙结构,初期坝高20m,坝顶标高478.4m,坝顶宽2m,坝轴线长度76m。
堆积坝高39.8m,总坝高59.8m,最终堆积坝标高527.2m,有效库容98.4×104m3,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分类属Ⅳ等尾矿库。
该尾矿库设计排洪系统原设计为为排洪涵管,该排洪系统于2011年初发生局部破坏,造成部分尾矿泄露,经应急处理,该涵管已被封堵,后经西安有色设计院设计排洪系统主要为俩部分:第壹部分为库区上游拦洪坝,侧堰进流经排洪渠泄流至消力池后排出库外;第二部分为库区采用排洪斜槽进流经排洪涵管泄流汇入排洪渠后经消力池消能后排出库外。
(见照片1、2)该库于2012年5月底已经闭库。
现阶段勘察为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评价。
照片1、初期坝(镜向北)1.2目的任务根据该尾矿库、初期坝、堆积坝的特征,按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上游法尾矿库工程勘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为尾矿库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技术资料。
本次稳定分析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1、查明尾矿库初期坝址、坝肩、库岸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和渗漏性;2、查明库区泥石流、滑坡、断裂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治理方案初步建议。
3、查明尾矿堆积坝体的组成,密实程度及其沉积条件;4、查明尾矿堆积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质及高应力状况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质;5、查明勘察期间浸润线的位置;当渗漏较严重或因渗漏而污染自然环境时,尚应查明渗漏途径;6、研究初期坝基的稳定性,查明各种不稳定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7、分析场地的地震效应,分析在地震力作用下,尾矿堆积体的液化等稳定性,且提出抗震设计有关参数;8、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对尾矿库的坝体特征,排洪渗流系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及评价,且提出治理建议。
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J300-2004)3、《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GB50547-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某县某沟尾矿坝及右岸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陕西工程勘察院)13.《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闭库设计》(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4勘察工作和完成工作量1.4.1勘察工作受某X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尾矿库闭库阶段的稳定性分析勘察工作。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GB50547-2010)、勘察合同等编制了勘察纲要,针对尾矿堆积坝的特点,布置勘探线、勘察点。
施勘工作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取样、原位测试、现场渗水试验等手段进行。
且于2012年5月28日~6月9日完成了野外施勘工作。
勘察资料真实可靠,能满足稳定性分析的要求。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绘本次勘察对尾矿库所在某沟分水岭范围内的0.3km2进行了1:1000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按简单场地考虑,采用路线法进行,对地质构造、地层界线、不良地质作用范围进行追索。
观测点壹般定在:(1)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带,不同岩性分界线;(2)地质构造线;(3)不同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即同壹地貌单元的微地貌区;(4)露头良好的地区;(5)不整合界面;(6)不良地质作用分布地段。
观测点采用皮尺、罗盘等半仪器法确定。
工程地质测绘规范要求,按简单的工程地质条件考虑(成图及绘图比例尺均为:1:1000),观察点348点/Km2,观察路线长16.6Km,观测点间距40~60m。
本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路线共5条,总长6km,观测点180个,观测点间距30~55m。
控制面积约0.3km2。
对库区附近进行了观测点加密。
达到规范要求,可满足工程要求。
2、钻探本次共布置勘探孔12个,按3条纵剖面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线间距为40m,勘探点间距为45~145m。
勘探点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钻探施工采用壹台XY-1A型钻机,钻探方法:浸润线之上为无水干钻,浸润线以下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回转钻进,开孔直径146mm,终孔直径110mm,共完成钻孔12个,孔深11.50~52.30m,总进尺320.60m(见表1)。
3、岩、土、水取样为取得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内取原状样。
原状样在浸润线之上用取砂器、浸润线以下用双管单动薄壁取土器采取,且在注水试验点采取扰动样;原始地面以下粘土层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采取原状土样;岩石样在岩芯中采取。
水样从尾矿库排水管中采取。
共取原状尾矿样40件,扰动样5件。
完成勘探点工作量壹览表表14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在尾矿堆积体中采用自动落锤,进行标准贯入试验,0~10m 每隔1.5m、10~20m每隔2.0m、20m以下每隔3m进行壹次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时先预打15cm不计数,记录后30cm的击数。
本次在10孔内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共计92次。
(2)孔内十字板试验十字板试验采用LMC-J110型静探仪进行,探头连接在钻杆上,探头通过电缆和地面仪器相连,十字板剪切试验:本次在2个孔(ZK7、11)中进行了十字板剪切试验,在软土地层中全孔做试验,试验间距为2m。
共进行19次试验。
用回转钻开孔,再用提土器清孔,虚土不宜超过15cm,且将探头下至预定深度以下,安装好设备,以约每10秒壹转的速度旋转钻杆,使最大扭力值在3-10min内达到。
记录土体剪损时的抗剪强度(即读取最大读数);在完成上述原状土试验后,继续转动,即可获得残余抗剪强度。
(3)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为了评价青沟沟内第四系松散层的密实度,在ZK10、ZK11孔位置进行了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锤质量63.5kg,落距76cm。
累计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深度2.40m。
5、注水试验在堆积体上的尾中细砂、粉砂俩种岩性中进行单环注水试验,共5个点。
试验时,把铁环嵌入到试坑中,环内水柱保持在10cm 上,铁环直径为25cm,试验壹直进行到渗入水量Q固定不变为止。
求得各时间段内的平均渗透速度,且在现场绘制Q-t曲线。
开始按1min、2min、2min、5min、5min时间间隔观测注入流量,以后均按5min间隔记录壹次流量,直至最终的测读流量和最后俩个小时内平均流量之差不大于10%,才结束试验。
6、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尾矿样进行了常规、直剪、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实验,对尾矿砂样仍进行了颗粒分析,具体数量见表2。
室内试验工作壹览表表21.4.2完成工作量此次尾矿库勘察完成钻探孔12个,累计进尺320.6m等,工作量详见表3。
完成总工作量壹览表表31.5有关说明1)勘探点位置是根据设计的控制点坐标,采用仪器法测放的。
2)工程地质测绘依据的是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尾矿库区工程地质测绘是根据自测的1:1000地形图进行的。
地质点是采用半仪器法标定的。
3)报告部分资料引用前期资料《某县某沟尾矿坝及右岸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陕西工程勘察院)、《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闭库设计》(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2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2.1地理位置及交通该尾矿库位于某县桑溪镇某沟沟沟内,桑溪镇距金水镇50Km,有简易公路相通。
金水镇距25Km某县县城,以108国道及京昆高速相连,阳(平关)——安(康)铁路穿越某县的胥水镇,交通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