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地理论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文

高州行政规划变迁及其风俗文化摘要:高州是一个富有独特风俗文化的城市,孕育了一代代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后代,同时也孕育了一种独特的高州文化。

本文通过对高州的历史由来及其行政规划变迁的介绍,使更多人了解高州人,理解高州独特的风俗文化。

关键词:高州行政规划变迁历史由来风俗文化年例高州目前的行政规划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东近南海,南踞鉴江平原,西连广西北靠云开大山,扼粤桂六县市要冲,是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

2008年,高州市行政区域面积3276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人口426295户1676769人,比上年减1184人,男性891469人,女性785300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

高州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是近来工作、结婚从外地迁来的。

汉族包含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及福佬民系,使用语言为粤语、客语(涯话)和闽南话(黎话),通用粤语。

其中客家民系大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州东部和东南部、东北部的泗水、谢鸡、根子、分界、新垌、云潭、大坡、马贵、深镇等镇;福佬民系零星分布在与电白交界的几个镇和西部一些镇,基本上已融入广府民系。

高州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0万亩。

它包括了437个村委会,40个居民委员会,5770个村民小组,市人民政府驻潘州街道,邮编:525200。

区号:0668。

粤语拼音:Gouzeo xi,普通话拼音:Gaozhou shi。

它共辖23个镇,5个街道办,分别有:谢鸡镇、新垌镇、云潭镇、根子镇、分界镇、泗水镇、石鼓镇、镇江镇、沙田镇、荷塘镇、南塘镇、石板镇、荷花镇、潭头镇、东岸镇、大井镇、长坡镇、平山镇、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大坡镇、曹江镇、潘州街道、山美街道、宝光街道、石仔岭街道、金山街道。

历史由来“高州”这个地名概由“高凉郡”演变而来。

一说高凉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镇银塘的高凉岭而得名。

《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

”【夏、商、周至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今高州境属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高州境属桂林郡。

【汉至晋时期】秦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西汉前期,今高州境属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高州境属合浦郡高凉县。

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168年(东汉,建宁元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分高凉县立高凉郡治思平县,吴又立高兴郡治广化县,俱属广州,今高州境属广州高兴郡地(高兴郡领广化、莫阳、海安、西平、化平五县;广化在今阳西境,莫阳在今阳春境,海安在今恩平或台山境,西平、化平均未知所在;今高州不知具体属高兴郡何县)。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灭吴,高凉、高兴二郡仍吴制。

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

【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今高州境大部属高凉郡(当时高凉郡领思平、安宁、莫阳、罗州、西巩、平定、禽乡七县;思平在今恩平境,安宁在今阳江境,莫阳在今阳春境,罗州在今化州境,西巩疑在今阳春境,平定、禽乡未知所在;今高州尚未知具体属何县,疑西部、西南部属罗州县);东北部属海昌郡。

齐,除西南隅属越州高兴或永宁郡外,其余同宋制。

梁大通中(公元528年),梁平俚洞置高州,州治在今阳西县。

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电白郡,郡治在今高州长坡旧城,属高州;同时在今化州升罗州县为罗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属罗州高兴郡;北部属泷州梁德郡;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及海昌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

陈永定二年(558),置务德县(隋改称良德),县治今高州东岸镇良德墟旁,辖今高州北部,隶泷州梁德郡。

至此,今高州中部、东部属高州电白郡,南部属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属罗州石龙郡,北部及东北部属泷州梁德郡务德县及高州海昌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电白郡、海昌二郡置电白县,废连江、南巴二郡置连江县、南巴县,隶高州,高州治所仍在高凉县(今阳江西)。

开皇十年(590),废高兴郡置石龙、吴川、茂名三县(一说开皇十八年增设茂名县),三县均隶罗州。

今高州市中部、东部属电白县、南部属南巴县、西部属茂名县、北部良德县。

隋大业三年(607)高州、罗州被废,复置高凉郡,治所在高凉县(今阳江西),废泷州为永熙郡。

当时电白县(今高州中部、东部属之)、南巴县(今高州南部属之)、茂名县(今高州西部属之)属高凉郡,良德县(今高州北部属之)属永熙郡。

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

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潘州曰南潘郡。

后梁开平元年(907)茂名县更名为越裳县,龙德三年(923)复茂名县,属南汉。

【宋、元、明、清时期】宋开宝五年(872年)州废,以县属高州。

景德元年(1004年)属窦州。

三年(1006年)还属高州。

元复属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来治(茂名县)。

明朝成化三年(1467)电白县从旧城迁治神电卫(今电城)时,把县治旧城的附郭及怀德等六乡划归茂名县,茂名县则把下博乡即原南巴县地(霞洞、林头、大衙、麻岗等今电白西面)划给了电白县。

清代沿明制此时高州府辖有化州、茂名、信宜、电白、吴川、廉江等一州五县,属高阳雷道,府治茂名县。

由于高州辖地较大,地理位置又处于战略要冲地带,因此便把高州府称为广东下四府之首府。

【新中国成立后】坡、高山、镇盛、鳌头、袂花等7个镇,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河东、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官渡、站前等7个街道办事处)划给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5月9日更名为茂名市);将原小良乡(今茂名市茂港区小良镇)划入电白县;将原石鼓乡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下同)、鳌头乡的兰石和龙首乡划入化州县;1961年化州、吴川分县后,兰石、龙首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

1958年11月茂名、信宜两县合并为茂信县(未发印信),后正式定名为高州县。

县治高州镇。

1961年4月1日起分为高州、信宜两县。

原信宜县除古丁、马贵、深镇三个公社划归高州外,全部划归信宜县;原属茂名县的其余地区和古丁、马贵、深镇为高州县(见1984年《高州文史》第三期)。

故在此之前,上文所讨论的高州历史沿革均当不含此三镇。

1987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上级批准,将分界公社的山阁、烧酒、霞池、黄杰、禄村、合益、金塘岭、福居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名市,成立山阁公社,现为山阁镇。

(见1984年《高州文史》第3期)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6月8日,高州县升格为高州市。

高州特色风俗-年例年例是高州地区乃至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因此年例民俗是粤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年例”是什么?光绪《高州府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 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

”城乡各居民以社(管理区)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求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祭社”。

据《茂名市志》记载:“从正月初二起到一月底止,茂名乡村陆续过‘年例节’一般一个村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以元宵前后的居多,个别村庄在农历二月或者三月。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等。

一个地区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

”这句话中所说的“年例节”即指年例。

又有记载:“‘年例节’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游神游灯锣鼓喧天。

”“年例”就像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

主要的活动1、“游神”活动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

彩旗上面写有与保佑、赐福等有关的话语,有的还注有此旗是由谁捐赠等。

彩旗队伍主要由小孩子组成,前面由一个成年人举着一面大旗带领,站在整个游神队伍的最前面。

有的地方还举有“出巡”、“回避”等等的牌子。

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时间就燃放一个炮头,冲天一响。

2、文艺汇演文艺表演的节目有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烟花汇演等等,其中粤剧、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分场分段由白天表演到晚上;电影、歌舞、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至凌晨甚至通宵,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晚饭后七至九点或夜间“间醮”时或凌晨三四点配合着当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行烧船活动。

3、年例宴食高州地区将过过年例分为“睇年例”和“食年例”两个部分,宴食在年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菜式有:白切鸡、炒粉、扁豆炒鱿鱼、梅菜扣肉、鸡翅膀、红烧鱼、鲜虾等。

有的地方年例的中午饭是吃素的,传说要等到“间醮”、拜神完后才可以开斋,晚饭才是“开大餐”的时候。

(附录)【木偶戏的简单介绍】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

高州木偶戏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

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表演程序】木偶戏按人数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人的为中班,一人的为小班,其中小班一人演一台戏,舞、唱、念、敲、打全都是“一脚踢”,样样皆能。

演出时,艺人舞弄木偶并以本地方言说唱,剧目古装现代兼而有之,其表演通俗易懂、亦庄亦谐、独特新颖,令人叹为观止。

高州木偶戏的艺术价值主要是保持了传统,同时能够结合很多现代的流派。

高州木偶造型漂亮,故事美丽,演绎比较清楚。

”高州是一个美丽且富有历史背景的城市,由年例这一风俗可以看出高州人民的热情好客,随时欢迎你的到来,你一定会为我们淳朴的民风感到温暖。

想了解更多关于高州的情况,那就去高州吧。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百度百科李坤鸿:《说年例》人民之声2010年第4期吴汉林:《谈年例的渊源与展望》南方论刊2010年第9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