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4 繁星(附答案)

(最新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阅读:4 繁星(附答案)

类文阅读-4 繁星
海上生明月
巴金
四围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

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

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不能以海为家,()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

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选自《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月》)
1.仔细阅读短文,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光辉——()皓月——()无际——()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
A.虽然……但是……
B.即使……也……
C.尽管……可……
3.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照样子仿写一句:。

4.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写?
5.你能写出几句写月亮的诗句吗?
【参考答案】
1.光芒明月无涯
2.A
3.比喻示例:风筝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

4.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写。

5.示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夏夜繁星(节选)
罗兰
从前有一种小楷笔,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换焕)文章”。

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没有那(署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

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署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退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

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

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

不止一个,而是三个。

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

使你不服气,(辩辨)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

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

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

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选自《罗兰经典作品选》)
1.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画“√”。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表示文章写得好。

C.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在文中空白括号中填写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句:。

4.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星星?
5.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星空。

【参考答案】
1.焕辩褪暑
2.C
3.如果……就……示例: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4.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作者抒发感情,同时让读者感到亲切,易受感染。

作者赋予了星星生命的活力,使星星活跃起来,对星星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5.示例:星星像顽皮的孩子,稚气地注视着大地,仿佛用那明亮的眼睛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类文阅读-1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杨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

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

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

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沷)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

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倾)刻间一线
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

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

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酒)在上面,波光(粼粼麟麟),煞是好看。

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4.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骚泼顷洒粼粼
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3.B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5.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去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

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
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潮水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

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

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pài bài)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
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

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zhà chà)风云、雷霆万钧
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niè shè),又有多少游
人墨客曾为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

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bànɡ pánɡ)礴的气势,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
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

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选自《风雨人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小——()保守——()
嘲笑——()排斥——()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将它改为陈述句,且不改变句子意思:
4.仔细阅读短文,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pài chà shè pánɡ
2.壮观冒险赞美吸引
3.反问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到钱塘江岸看大潮,描写了小的潮汐的奇妙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