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瞿秋白与鲁迅
•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却对瞿秋白称 赞不已。在1933年,鲁迅送给至 交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在生命最后的 几年时间里,编辑整理了瞿秋白的 译文集《海上述林》。 • 1936年10月18日,鲁迅看到了他 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广告文字,这段 文字正是《介绍〈海上述林〉》一 文。次日凌晨5点许,鲁迅逝世。
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 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 学系主任。瞿在上海大学期间的经 历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页,是从文 弱书生向中共领袖转变的一个中间 阶段。
1925年6月4日, 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份日报 《热血日报》 (由瞿秋白主 编)创刊。
2.从书生到领袖
•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 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 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持召开会议,并指定瞿秋白 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人。瞿秋白的领导 方式与作风强势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 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在此次会议中,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总 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 (1927年8月-1928年5月),策划了三次起义, 1927年11月11日的武汉起义、12月10日的长沙 起义、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瞿 秋 白 被 害 前 的 留 影
餐毕,瞿秋白走出中山 公园,慢步走向二华里 之外的长汀西门外罗汉 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 的刑场。沿途瞿秋白手 挟香烟,缓缓而行,而 且用俄语唱《国际歌》、 《红军歌》,高呼“中 国共产党万岁”,“中 国革命胜利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等口 号。到达刑场后,瞿秋 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 刽子手微笑点头说: “此地甚好!”然后平 静地让刽子手从脑后开 枪]时年36岁,当日下午, 瞿秋白遗骸被埋葬在罗 汉岭盘龙岗。
瞿秋白在狱中(布面油画)靳尚谊
《多余的话》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 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这是《多余的话》的结尾。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 绝响,千古绝唱。身陷囹圄, 将赴刑场,他从容恬淡地写 下此篇,以“中国的豆腐也 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戛然收住,让后人参悟了七 十年,也许,还将不断地参悟 下去。
3.最后的生 涯
瞿 秋 白 被 关 押 的 房 间
• 1935年2月,瞿秋白因有严重 肺病无力奔跑,于1935年2月 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 宋希濂的国民政府军第三十六 师向贤矩部逮捕。起初,瞿秋 白自称只是医生,并在监房内 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及妻子杨之 华,望能设法保释出狱。在被 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 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 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国民党中央随后派人来,声称 瞿秋白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 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 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瞿 秋白断然拒绝。蒋介石见劝降 不成,即下令处决瞿秋白。
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 宋惠民油画
谢谢
负责羁押瞿秋白的国民党军第 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是瞿秋 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时的学生。 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宋希濂 送瞿秋白出监房到中山公园凉 亭前拍照,即现今见到的瞿秋 白就义前遗照:瞿秋白上身穿 着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 白布抵膝短裤,黑线袜,黑布 鞋,背着两手,昂首直立。宋 希濂还为瞿秋白置办了酒席。 瞿秋白来到公园,“全园为之 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 亭前,已见菲菜四碟,美酒一 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 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2.参加革命
1920年8月,瞿 秋白被北京 《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 聘为特约通讯 员到莫斯科采 访,想“为大 家辟一条光明 的路”。
在苏俄两年时间里,他作了大 量考察、采访和写作,先后撰 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 《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 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等著作,以自己 的亲见亲闻,客观介绍俄国十 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告 诉中国人民,十月革命是“二 十世纪历史事业之第一步”, 莫斯科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 “心海中的灯塔。”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是最早向中国描绘 列宁形象的人,也是中国记者 中唯一与列宁交谈过的人。
1931年1月7日,共产国际 代表米夫及王明等人主持在 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 会,将瞿秋白定为“左”倾 教条主义者,不仅开除了李 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在 被王明错误打击,也被解除 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 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 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养 病(肺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文艺创 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并 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一 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瞿秋白
从书生到领袖之死
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
1.基本生平
瞿秋白,原名瞿懋淼,字 熊伯,出生于江苏江苏常 州,作家、诗人、翻译家、 文学评论家。 他是中国共早期产党领袖 和缔造者之一,曾两度担 任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 导人(1927年8月— 1928年7月;1930年9 月—1931年1月) 1935年在福建长汀被南 京国民政府逮捕并枪决。 江苏常州现有瞿秋白纪念 馆。
1923年1月也随同 陈独秀回到北京同 时,瞿秋白兼管中 共宣传工作,担任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新青年》、《前 锋》主编和《向导》 编辑。他在这些刊 物上发表大量政论 文章,运用马克思 主义分析中国国情, 考察中国社会状况, 论证中国革命问题。
赤潮曲 赤潮澎湃,晓霞飞涌,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 ——瞿秋白,1923年6月首次 发表于《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