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预测题3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预测题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概率大2.NO 2中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B.温度25 ℃,压强1. 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 05×104 PaD.温度0 ℃,压强5.05×104 Pa3.在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NO 2(g)O2(g)+2NO(g)ΔH>0,达到平衡时,当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X,Y 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5.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s)p 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6.可逆反应:3A(g)3B(?)+C(?)(Δ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D.B和C可能都是气体7.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8.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⑤D .①③④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 2O/ZnO):23CO(g)2H (g)CH OH(g)催化剂,甲醇生成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300 ℃条件下,t 1时刻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 .在500 ℃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为n B /(3t 1) mol/L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氢气的浓度减小D .由图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10.对于反应2NO 2(g) N 2O 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c (NO 2)c (N 2O 4)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体积不变,增加NO 2的物质的量 ②体积不变,增加N 2O 4的物质的量 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④充入N 2,保持压强不变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1.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 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 减少a mol/L ,B 的平均反应速率v (B)=a 15 mol/(L·min),C 增加2a 3 mol/L ,这时若增加系统压强,发现A 与C 的体积分数不变,则m ∶n ∶p ∶q ( )A .3∶1∶2∶2B .1∶3∶2∶2C .1∶3∶2∶1D .1∶1∶1∶112.将1 mol X 、3 mol Y 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 2Z(g);ΔH <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X 的体积分数减小B .缩小体积,Y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稀有气体,Z 的浓度不变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 ,X 的体积分数增大13.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 +O 2 2NO 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 、b 、c 、d 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14.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正)、v (逆)不变④增大B 的浓度,v (正)>v (逆)⑤加入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A .①②B .④C .③D .④⑤15.汽车尾气(含烃类、CO 、NO 与SO 2等)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 与C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 2(g)+2CO 2(g) ΔH <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条件C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 .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16.对于3Fe(s)+4H 2O(g)Fe 3O 4(s)+4H 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A .K =c (Fe 3O 4)·c (H 2)c (Fe)·c (H 2O)B .K =c (Fe 3O 4)·c 4(H 2)c (Fe)·c 4(H 2O)C .K =c 4(H 2O)c 4(H 2)D.K=c4(H2) c4(H2O)17.在恒温恒压下,将3 mol A和1 mol B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化学平衡Ⅰ。

在同样条件下,3 mol A和2 mol B发生同样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Ⅱ。

现将平衡Ⅱ的混合气体全部压入平衡Ⅰ的容器中,在同样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Ⅲ。

下列关于平衡Ⅰ、Ⅱ、Ⅲ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衡Ⅲ中A的转化率等于B的转化率B.平衡Ⅰ中A的转化率小于B的转化率C.n(C)/n(A)的值,平衡Ⅲ的比平衡Ⅰ的小D.n(A)/n(B)的值,平衡Ⅲ的比平衡Ⅱ的大解析:平衡Ⅰ、Ⅱ、Ⅲ的起始状态可以认为是:2 A+B2CⅠ310Ⅱ320Ⅲ630在平衡Ⅲ中,n(A)∶n(B)=2∶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所以α(A)=α(B);而平衡Ⅰ中n(A)∶n(B)=3∶1,所以α(A)<α(B);由于保持恒温恒压,Ⅲ相当于在Ⅰ的基础上又单独加入了B,会使n(C)/n(A)变大;Ⅲ也相当于在Ⅱ的基础上,单独减少了B,会使n(A)/n(B)变大。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8.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减少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非选择题(46分)19.某研究小组拟用定量的方法测量Al和Fe分别与酸反应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的装置。

(1)检查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相同时间段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也可以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铝丝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t1~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下面的流程图是硝酸铵的工业生产工艺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Rh 4NO(g)+6H 2O(g) ΔH <0。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K 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2)K =c 4(NO)·c 6(H 2O)c 4(NH 3)·c 5(O 2) 减小 21.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 表示。

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ΔH =________(用含E 1、E 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 ,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在反应H 2(g)+12 O 2(g)===H 2O(g) ΔH =-241.8kJ/mol 中,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比反应物分子的能量高167.2 kJ/mol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又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14.8 kJ/mol ,因此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比生成物分子的能量高(241.8+167.2) kJ/mol =409 kJ/mol ;逆过程是吸热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原反应的活化能,应等于原反应中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生成物分子的能量差,即409 kJ/mol 。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唯一途径是使用催化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