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的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

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

rd=0.98K/100m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一、填空题1、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Hg,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镉Cd。

2、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客观事物的整体,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3、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遇到的环境问题依次是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污染的转嫁。

4、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各种自然资源,而人类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将资源转化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

5、环境的组成分为三部分: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6、资源从自然环境中提出利用,然后以“三废”的形式,即废气、废水、废渣再排向自然环境。

7、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SO2)、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8、大气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恒定成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

9、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只有波长为290—430nm能量较大的太阳短波紫外辐射,才能使NO2分子激发产生光解。

1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

12、通常微观粒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作基态,原子较稳定。

13、SO2在大气中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光化学氧化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

13、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按行业分类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4、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表明:NO2推迟3小时,O3滞后5小时出现峰值,同时NO和CO的浓度随之相应降低。

15、基态的原子受到光照射后,如果能够吸收电磁辐射,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作激发态。

16、酸雨属二次污染,它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NOX和SOX。

17、五种典型的烟型分别为爬升型、平展型、漫烟型、波浪型和锥型,漫烟型污染最严重。

18、形成光化学烟雾前提是大气中存在NOx和HC,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是主要来源。

19、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为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0、山谷风发生在山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21、低层大气中SO2的吸收光谱表明,在294nm处为强吸收,SO2吸收此波长的光后转变为1SO2(单重态SO2);在384nm处为弱吸收,SO2吸收此波长的光转变为3SO2(三重态SO2)。

23、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大气。

24、按水循环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5、胶体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中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26、有氧条件下,有机酸可进行彻底氧化,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0。

28、湖泊是全球水体富营养化发生频率最高、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域。

29、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推移、分散、衰减。

30、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体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水体污染,称为水质异常。

31、通常所说的“五毒”物质,是指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类重金属砷,其中汞的毒性最大。

32、农业缺水、城市缺水及生态缺水是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三个主要问题。

33、水库是人工形成的湖泊,一般为淡水湖性质。

34、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总体上来说可以从三个大方面来解决:开源、节流、治污。

35、DO变化状况可用氧垂曲线表示,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可把其作为水体自净的标志。

36、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多糖→二糖→单糖→丙酮酸→氧化或者发酵。

37、由于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消耗水中的氧,污水排入后,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38、脂肪的降解过程为:脂肪→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无氧发酵。

39、影响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释放的污染种类可分为: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石油类物质。

40、日本学者研究指出,湖水总氮与总磷的浓度比为12∶1~13∶1时,最适宜藻类增殖。

41、土壤是由固态、液态、气态等三相物质所组成的。

42、有机农药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三大类。

43、有机氯类农药以六六六、DDT为主,具有脂溶性,易溶于脂肪,并在脂肪中蓄积。

44、1962年美国出版了R-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杀虫剂(农药)造成的生态危机,震动了欧美各国。

4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稳定性就越差。

47、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最终超过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环境的恶化。

48、各营养级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是逐级增加的。

51、生态系统中第一能量流是以太阳能作为初始能量的;第二能量流是以化学能作为初始能量的。

54、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5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和氮氧化物,它们在臭氧层中的浓度并不因臭氧的减少而减少。

57、酸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

58、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全球的气温升高并不是均等的,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幅度是递增的,即南北两极的气温变化更大。

59、我国有三大基本国策依次是保护耕地、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

60、自然资源分为恒量资源、可更新资源、耗竭性资源三大类。

二、选择题1、“三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一次为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污染转嫁。

7、博帕尔惨案属于污染的“转嫁”。

8、在大气组成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CO2。

9、在大气结构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是对流层。

10、在大气环境中,诱发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学物质是CH化合物及NOx11. 造成大气环境中,CO2浓度增加的人类活动是化石燃料的燃烧13、大气圈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出现在对流层14、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15、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烟型是漫烟型16、我国的兰州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17、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目的是消除耗氧有机物1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生物-化学法19、引起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有机物20、合成藻类原生质时,所吸收的N、P的比例是16:121、自然水体对有机污染物净化完成后的恢复期,溶解氧含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藻类生物量异常2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是氮N、磷P。

27、土壤淹水还原有利于农药分解29、在南极企鹅体内新发现的化学物质是DDT31、土壤溶液中,活性酸度的大小取决于H+的浓度、因为土壤潜在酸度是由胶体吸附的H+水解引起的32、土壤是由三相物质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特殊物质33、有机氯类属于脂溶性农药、属于禁止生产及使用的农药、属于高残留农药36、与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的主要污染物分别为SO2、CO2、氟利昂、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40、下列可能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②干旱及洪涝灾害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⑤土地盐碱化⑥臭氧层破坏及酸雨污染41、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氟里昂和NOx42、世界上的第三大酸雨区出现在我国的西南地区43、危险性废物越境迁移的走向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四:简答题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条件?(1)形成过程①NO2光解导致O3生成②有机HC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