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屯溪老街保护规划》文本

《屯溪老街保护规划》文本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文本黄山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二OO三年八月项目名称:屯溪老街保护整治更新规划编制单位:清华大学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证书:城市规划乙级 [皖]城规编022009工程主持人:朱自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梅一峰 (黄山市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万国庆(黄山市规划设计院注册规划师)参加人员:保护规划——朱自煊(教授)万国庆(注册规划师)韩建予(注册规划师)何红玲(注册规划师)程刚(助理工程师)建筑专题——方必晖(注册建筑师)张承侠 (高级建筑师)钟舸(清华大学博士副教授)袁牧(清华大学博士)历史专题——陈安生(徽学专家)交通专题——秦国元(注册规划师)黄宏跃(助理工程师)工程专题——江涛(工程师)图纸制作——程刚、方必晖、宋学友、黄宏跃、蒋明华、石中钰数据库专题——胡明星(东南大学博士副教授)数据库调查——韩建予、方必晖、何红玲、卢愫懿、顾维芬程刚、邹兵、王成志、宋学友、石中钰蒋明华、胡秀娟目录第一章老街价值综述 (5)第二章规划准则 (5)2.1规划依据 (5)2.2指导思想 (5)2.3规划方针 (6)2.4规划原则 (6)2.5规划内容与目标 (6)第三章保护整治规划 (7)3.1保护区界界定及保护整治措施 (7)3.1.1保护区 (7)3.1.2建设控制区 (7)3.1.3环境协调区 (8)3.2建筑保护等级划分 (8)3.3保护整治措施 (9)3.4综合保护措施 (9)3.4.1整体环境保护 (9)3.4.2街巷格局保护 (9)3.4.3建筑高度控制 (9)3.4.4重要节点整治 (10)3.4.4附属设施整治 (10)3.4.5建筑小品的整治措施 (10)3.4.6店铺陈设的整治 (11)3.4.7民居的保护与改善 (11)3.4.8传统文化保护 (11)第四章老街更新规划 (11)4.1民居的更新 (11)4.2街巷系统的更新 (11)4.3街区功能的更新 (12)第五章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12)5.1老街街区文化功能分区 (12)5.1.1徽商文化展示区(老街) (12)5.1.2徽文化展示研究区(海底巷、渔池巷和海底巷) (13)5.1.3休闲风情文化区 (13)5.1.4特色旅馆区 (13)5.2旅游线路规划 (13)5.2.1老街旅游线路组织 (13)5.2.2区域文化旅游线路组织 (14)第六章街区市政设施规划 (14)第一章老街价值综述屯溪老街是保持和延续明清时期传统风貌的商业步行老街,是保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老街,它又是一个具有多时代特征、具有鲜明个性价值的老街,在古徽州同类型的老街中最具有代表性。

屯溪老街是展示徽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老街。

由于老街有着独特历史风貌的传统商业空间及其体现出来的深厚的徽文化特色,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第二章规划准则2.1规划依据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1.3《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1990.6;2.1.4《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1.5《黄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2.1.6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文件规定。

2.2指导思想2.2.1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2.2.2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遵循国家和国际有关历史风貌地区的保护宪章和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内外的历史地段保护办法,总结老街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使保护管理老街更为科学化、法制化,具有可操作性。

2.2.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应具有战略性思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2.2.4通过保护规划,保护城市文化资源,带动中心城区——屯溪城市特色的维护与发展。

2.2.5适应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精神,充分挖掘屯溪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带动黄山市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向高层次发展,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提高。

2.3规划方针采取“保护、整治、更新”的方针。

保护——是针对老街传统商业建筑和老街地区传统城市风貌以及原有的山水环境而言,是对具有价值的古建筑及其风貌环境采取的措施。

整治——则是对老街地区建筑质量环境情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所进行的治理和改善,是对与风貌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环境采取的措施。

更新——则是适应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在商业活动和街市生活方面所进行的必要调整,是针对老街街区落后的生活环境采取的措施。

2.4规划原则2.4.1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载体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原则。

2.4.2坚持“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原则。

●整体保护——不但要保护老街上的传统商业建筑和空间特色,还应包括老街周围地区传统城市风貌的控制,以及整个屯溪旧城区山水环境的协调。

还包括老街商业的繁荣、居住社区的稳定、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继承和发展。

●积极保护——把老街和城市看成统一的有机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新陈代谢,因此保护与更新相辅相成,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统与更新的辩证关系。

2.4.3规划从保护老街街面建筑外观,深入到进行一些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内部原貌的保护;从重点保护老街核心区,深入到老街背后两侧街区传统空间格局、肌理的保护。

2.5规划内容与目标2.5.1保护老街地区的空间实体,包括对老街核心区的保护,老街周边地区的建设控制和山水环境的景观协调;2.5.2保护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徽州地方文化;2.5.3保护居民的生活的稳定,维护社区的活力;2.5.4建立老街商业建筑数据库,指导保护、整治与更新;2.5.5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将老街街区建成集历史传统文化、旅游、餐饮、商业、娱乐、住宅为一体的特色街区;2.5.6逐步改善老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房屋质量和生活环境;2.5.7制订老街管理条例,实施老街保护管理规定。

第三章保护整治规划3.1保护区界界定及保护整治措施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划定三个层次: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

3.1.1保护区范围:东至老街照壁,西至镇海桥西头,街区两侧按组成沿街店铺和民居建筑的完整院落确定纵深范围。

保护区全长900多米,面积约4公顷,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

规划要求:A.严格保护老街鱼骨状的街巷肌理,严格保护和恢复老街及巷弄的石板路面,保护现有的街巷空间界面和尺度。

严格限制巷弄两侧5米范围内的拆迁、改造。

B.保护区内建筑必须严格保护原有建筑风貌,修旧如旧,严格限制改建、新建建筑;C.老街商业建筑必须保持传统的小开间、大进深、内天井格局;D.沿老街建筑层高限定为两层(檐口高度约7米,屋脊和山墙高度不得超过9米),其后建筑高度以二层为主,局部不得超过三层,屋脊和山墙高度不得超过11米;E.老街商店内、外部装饰装修应古朴雅致,严禁使用现代装饰材料和手法;F.经鉴定为危险建筑,且修缮无法达到使用安全要求的,可以利用其建筑结构部件原地复建,必须保持传统的青瓦坡顶、马头墙等做法,切忌擅自增添部件和改变做法;G.保护区内应适当降低建筑密度,传统民居建筑应重点进行内部改造,更新设施;H.老街以文化、旅游、商业为主要功能。

3.1.2建设控制区范围:东至康乐路,南至滨江路,西至西镇街,北至华山和西杨梅山山脚。

建设控制区面积约60公顷。

规划要求:A.严格保护并加强一、二、三马路联系北部华山、老街和新安江水的山水景观视廊;B.重视强化滨水地区景观、延安路与华山的景观,以及老街东西入口周边景观;C.适当调整用地功能结构,满足老街文化旅游功能和城市道路交通需求;D.必须降低控制区的建筑密度,扩大广场和绿地,并尽可能开放公共空间;E.控制区内的建筑风貌必须与老街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建筑应继承传统建筑形式并可以适当淡化处理;F.控制区内建筑必须保持坡屋顶,屋脊和山墙高度根据与老街的距离关系形成梯度变化,控制在12-15米以内;G.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3.1.3环境协调区范围:东至江心洲和新安路,南至稽灵山,西到小龙山,北至华山和西杨梅山。

规划要求:A.保护老屯溪(黎阳、阳湖、屯溪三镇)秀丽山城水乡特有的景观特色和山、城、水融为一体的空间尺度;B.保持这一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环境,保护好山林植被和河川水质,保护山体轮廓线和主要的城市对景与借景;C.限制高大建筑和巨大构筑物的新建,建筑控制高度在30米以内,其体量、色彩、形式必须与山水环境相统一。

3.2建筑保护等级划分建筑等级分类确定分为五级:3.2.1一类建筑——完好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拟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建(构)筑物;3.2.2二类建筑——较完好的历史建筑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传统风貌完整、保存度完好、民国时期的建(构)筑物;3.2.3三类建筑——一般历史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一般,传统风貌保存不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建(构)筑物;3.2.4四类建筑——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物与历史风貌协调,无冲突,50-70年代建设的建(构)筑物;3.2.5五类建筑――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物与历史风貌不协调,有冲突,80年代后建设的建(构)筑物;一、二、三类建筑均属保护建筑,四、五类建筑为整修和整治建筑。

3.3保护整治措施3.3.1一类建筑——保存(保存、维护、修复)建筑原有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3.3.2二类建筑——维护(保存、维护、修复)建筑原有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其他部分允许作改动;3.3.3三类建筑——修复(修复、维修、改善)建筑原有的立面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在保持原有结构体系的条件下允许作改动;3.3.4四类建筑——整修(保留、整修)在保持建筑主要立面的条件下,允许对建筑的非主要立面和内部作改动;3.3.5五类建筑――整治(整治、改造、拆除)采用拆除、重建、降层改造、综合整治等措施。

整饰外观立面形式、材料、色彩、屋面、门窗、建筑细部。

3.4综合保护措施3.4.1整体环境保护大环境保护包括环境协调区范围内的山场植被、水系和建筑环境,构成屯溪山城特点的华山、黎阳狮子山、阳湖嵇灵山以及横江、率水、新安江是屯溪老街赖以依托的自然环境,应该保持水土植被,净化水源、环境卫生。

3.4.2街巷格局保护保护鱼骨状的街巷肌理、保护老街现有的街巷空间界面和尺度。

严格限制巷弄两侧5米范围内的拆迁、改造。

保护的街巷包括:老街正街,武举巷、珠塘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凤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等18条巷弄,以及上、中、下三条横向马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