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导流1、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000;(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2、导流的任务通过放水洞将库水位降至死水位128.5米,以便进行大坝加固工程及放水洞改建工程的施工。
设计大坝上游坝坡一级压重平台高程129.5米,二级压重平台132.5米,大坝上游砂壳翻压、护坡工程不需要做围堰。
放水洞改建工程(洞底高程128.5/126.5米)直接受库水位的影响,底部工程施工期需做围堰,施工期选在最枯水期(12~3),上游来水蓄于库内。
3、导流方法根据施工期渡汛要求,先通过放水洞导流进行大坝加固工程。
再进行放水洞改建工程施工。
4、导流围堰设计导流围堰设计:设计围堰高程131米。
大坝上游坡施工,届时将水位降至死水位128.5米,利用现状放水洞导流,大坝上游坡做压重平台,一二级压重平台顶高程129.5米、132.5米。
放水洞围堰布置在进口上游,采用环型封闭土围堰,堰顶高程为131米,上下游边坡1:1.25。
围堰与坝前临时施工交通道路相结合,围堰顶宽取4米。
迎水坡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下铺防渗土工布。
放水洞围堰长度30米。
工程完成后,放水洞施工导流围堰拆除。
二、测量放样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等测量资料建立现场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及《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定位。
1、控制点布设(1)平面控制网:定线采用全站仪进行,在大坝断面两端或建筑物主线两端、轴线折点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每隔100m设制永久性的标识,并标明桩号,设立标志;在建筑物位置加密布置,保证建筑物施工的需要。
(2)高程控制:在大坝外围百米界桩上设立的高程控制点,符合三等水准精度,并与主要水准点相连接。
(3)所设定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分别编号,绘制平面图,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校验。
(4)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增设的附导线网加强保护,并及时检查维护,定时核查、校正;施工期间,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维护。
2、施工期间放样项目部施工测量人员根据测量数据、施工图纸和已布设的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把大坝的坝脚线位置;建筑物实地位置,按图上比例和坐标测放到实地上,并埋设控制桩;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大坝的护砌高程和坡比及建筑物基础位置。
3、技术要求(1)施工测量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有关规定执行。
(2)为保证施工测量成果的正确性,测量仪器及其精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应于地形测量的控制网为同一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
测量基准: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
(4)大坝断面放样、填筑轮廓,宜根据不同坝型相隔一定距离设立放样架,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50mm,高程为±30mm,坝轴线为±30mm。
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5)土石方开挖及筑堤施工前,联合监理工程师对需要开挖及填筑断面进行全面的测量工作,并将实测厚的平面、剖面地形测量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作为填筑工程量计量的原始依据。
(6)施工期间,认真保护好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永久埋桩,标架和水准点及自行增设的控制网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并避免测量网点的缺失或损坏。
三、土石方开挖本工程内容包括溢洪道、大坝砂壳、心墙、放水洞基础等工程,以及监理工程指明的其他土石方明挖工程。
1、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3)《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5109-1999;(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挖。
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料场、存弃渣场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
主要施工机械为74kw推土机,1.0m3挖掘机及5t自卸汽车。
(1)植被清理①工程开挖、弃土堆放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监理工程师指明的其它障碍物放置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土场。
②主体工程的植被清理,须予挖除树根的范围延伸到离施工图所求最大开挖边界或建筑基础外侧5m的水平距离。
③尽最大的实际可能保护清理区域范围外的建筑物和土体安全。
(2)表土的清挖、堆放和使用①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本植被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我方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
表土堆积体不宜过高,防止冲刷流失。
②堆存的表土属发包人所有,发包人将合理支配用于工程区的环境保护、土壤保护等工作。
我方也可有于环境保护和竣工后工程区的清量恢复工作,但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3)基础清理及缺陷处理①基础清理在溢洪道、大坝砂壳、心墙、放水洞基础开挖完成后,认真进行检查和清理,包括基础表面的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清除基础面上监理人认为的有碍物,清基深一般在0.2~0.3米。
为便于监理工程师检查、测绘基础的特征,项目部提供有关的工作条件,如排除积水、清除覆盖物等。
②缺陷处理基础检查中若出现意料不到的缺陷,严格按监理工程师要求,予以特殊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开挖、回填设计要求的土料及其它加固措施等。
当开挖中遇到淤泥或软弱土层时,将淤泥及软弱土层全部挖除,并采取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3、土石方开挖1)土方开挖根据本标段图纸及现场勘察情况,溢洪道石渣挖运、弃渣土方开挖外运、坝顶土方挖运运距在500~1000米之间,均采用1m3挖掘机配合5T自卸汽车进行施工。
石碴推运运距在50m~100m的使用推土机施工。
土方挖运运距在300m~500m的采用铲运机施工。
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进行,施工中采取一切预防措施避免扰运开挖线之外的表土、土方。
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线,要求不出现欠挖,而且尽量不超挖。
开挖后,为不破坏基础结构,便于下一步护砌工程施工,预留20cm的保护层。
2)石方开挖引水渠石方岩石级别为Ⅸ级,在开挖岩石时需先进行钻孔爆破。
爆破后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
①爆破作业安全a、项目部加强对爆破作业的安全管理。
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对装药量的控制检查),设立专职的安全检查人员。
一切爆破作业经安检员检查签认后才准进行爆破。
b、参加爆破作业的有关人员,经国家和行业的有关制定进行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
c、项目部加强对爆破材料使用的监督,对爆破材料的采购、验点入库、提领发放、现场使用以及每次爆破后剩余材料回库等进行全面监管和清点登记,防止爆破材料丢失。
d、对实施电引爆的作业区,项目部采取必要的特殊安全装置,以防止暴风雨时的大气或监控电器设备放电和闸栅电流的影响。
特殊安全装置经过试验证明其确保安全可靠时方可使用,试验报告经监理人审批。
e、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项目部在指定的地段设置防护栏或防护墙,以减少飞石或滚石影响其他工程部位的施工。
②爆破材料的试验和选用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的实际使用条件和监理人批准的钻爆措施计划中规定的技术要求选用爆破材料,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进行材料性能试验,证明其符合技术要求时才能使用,试验报告报送监理人。
③控制爆破a、对保证层开挖采取控制爆破,钻爆作业措施计划中详细说明保护层开挖工程采用的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和设计参数并报送监理人。
b、石方开挖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在监理人批准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控制爆破试验,以选择合理的钻爆孔布置和线装药密度等参数,控制爆破试验成果并报送监理人。
c、若爆破监测表明,爆破作业可能对开挖部位的边坡和基础产生不利影响时,项目部改变其爆破参数,以防损坏建基面。
③开挖方案a、开挖前,项目部详细调查基础岩石的稳定性,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隙,或使原有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b、及时对开挖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
基础开挖采用一般石方开挖方式,分层爆破的开挖方式。
c、对于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区域,必须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并采取排水或堵水等措施。
d、在施工期间直至工程验收,如果沿开挖边坡发生滑坡或塌方,及时通知监理人,并按监理人批准的措施对边坡进行处理。
e、开挖后表面因爆破震松(裂)的岩石,表面呈薄片状或尖角状突出的岩石,以及裂隙发育或具有水平裂隙的岩石均需采用人工清理,如单块过大,亦可用单孔小炮和火雷管爆破。
f、一般石方开挖采用人工手持风钻打孔,人工装药,电雷管爆破。
底部保护层石方开挖进行分层爆破,并必须遵守下述规定:第一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 1.5米的范围;炮孔装药直径不大于40毫米;采用梯段爆破方法。
第二层:对节理裂隙不以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0.5米的范围;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0.7米的范围。
炮孔与水平建基面的夹角不大于60°,炮孔装药直径不应大于32毫米,采用单孔起爆方法。
第三层:对节理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中等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过水平建基面;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0.2米的范围,剩余0.2米后的岩体进行撬挖。
炮孔角度、装药直径和起爆方法同第一层的规定。
沟槽石方开挖尺寸较小,或形状较特殊,开挖难度较大,在其中部采用掏槽爆破方法开成临空面,并慎重确定爆破参数,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以使设计轮廓面成型良好和防止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4、建筑物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配推土机施工。
施工时保证地下水位降低至最低开挖面0.5m以下。
开挖期间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我方对基坑及其周围受降低水位影响的地区进行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观测。
(1)基坑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
(2)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及高程控制要求进行。
(3)放样测量必须按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
定线放样必须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4)基坑开挖时,必须考虑地基特性,选用合适的开挖机械,开挖方式和开挖顺序,以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5)开挖与填筑工程相结合,如不能及时填筑时,将回填料和弃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淆。
(6)如开挖基坑发生严重流沙、涌泥,无法继续施工时,我方改变原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建筑物的基底土不得扰动或被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