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春的童话
——居京琐记
从维熙
①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
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
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的昂扬而欢快的歌声。
②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
11月18日,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
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
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
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般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
俄罗斯文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
因而我写作时,心态常有回到家乡故园之感。
③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
美国回来探亲之时,这两只小小歌手,给从大洋彼岸回国省亲的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
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我:“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
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
”他俩回答不知道,反正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
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
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是从娃儿时代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它们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
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
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细竹篾编成的笼子。
记得,在临别
北京飞回美国去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什么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的歌声带回美利坚。
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因而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既没有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也没有将其掷进窗外的草丛,而是将
它们用花纸包好,埋进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祭祀吧!
④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
我们居民楼上有一
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过蝈蝈鸣叫之
声,在寒冬降临北国京城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的蝈蝈。
对比夏秋的蝈蝈来说,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一些,但鸣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
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先把整个的葫芦锯掉其头,再在葫芦上部加上盖;上盖要用钻头钻七个通气的圆孔,当葫芦被磨成一个
工艺品之后,便让蝈蝈住进这避寒的窝里来了。
老者让我十分感动,
他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精制的两个蝈蝈葫芦,也一块送给了我。
为了还情,我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
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
眼睛:
⑤“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上去看看……”
⑥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
”
⑦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可不是虫鸟贩子,我送给你的目的,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
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
⑧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
这一刻,我才
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全然在于增加我书斋内的乡野情
致。
中国古语中有“食之木瓜,谢之桃李”之礼仪,为了答谢老者之情,我把一盆杜鹃树送给了赠我蝈蝈的芳邻。
——从此,这两个冬天
的歌手。
便在我的书斋里与我为伍了。
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
寒气逼人,我把它们放在暖气旁边,生怕严寒夺去它们的生命;当骄
阳钻出云层时,我不忘把那两个宝葫芦,移位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分
享阳光的温暖。
我得到的回报则是,在我击电脑键盘时,除了让我的
心态重返到童年之外,它们的高昂的歌声,常常让我想起古代史书中“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因而当我感受到精神疲惫时,它的歌声能让我忘却疲劳继续奋进。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
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
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
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⑨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
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
⑩他说:“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
?我说:“你猜猜。
”
?“爷爷,我听出来了。
”孙儿说,“好像……是……蝈蝈在叫。
”
?我说:“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
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
?“中国冬天还有蝈蝈?”
?“有。
”
?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
”
?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
自中国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
?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
它孕育于中国的民
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育,让它们在
冬季成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
3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蜷.曲(_____)(2)竹篾.(_____)(3)祭祀.(______)(4)惬.意(______)
35.作者称自己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为“小小稚友”、“小小歌手”,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两种什么样的情感?
36.作者为安葬初夏养到冬至的两只蝈蝈颇费一番心思,因为“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
从文中可看出这两只蝈蝈给作者一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37.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
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38.作为对老者的答谢,作者先是“拿出几十元钱”,之后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最后“回赠一盆杜鹃树”。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做法更能体现“食之木瓜,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这种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39.作者称邻家老者为“芳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芳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40.作者说“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童话”的内容。
文章题为“新春的童话”,请简要说明文题的深层含义。
【答案】
34.(1)quán(2)miè(3)sì(4)qiè
35.围绕“表达了作者视两只蝈蝈为朋友、伙伴的喜爱之情和因两只蟈蝈不幸死去而生的痛惜之情”回答即可。
36.(1)它们的歌声激发了作者的乡恋之思带给作者写作灵感;(2)是老少两代人的精神享受;(3)是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
37.围绕“以白羽为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即可。
示例①:这段话中飘飞的雪花被作者喻为洁白的羽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雪花轻盈飞舞之美,表达了喜爱之情。
示例②:这段话作者一直称蝈蝈的鸣叫声为“歌声”。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鸣叫声带给人的美好感觉,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8.第一问:回赠一盆杜鹃树更能体现“食之木瓜。
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
第二问:老者赠送的是书斋雅趣和乡土气息,回赠杜鹃树是
回赠同样一份优雅的情致,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去除金钱气息的精神
互惠。
情感交流。
39.“芳邻”的含义是品行美好的邻居,从老者赠送冬日的蝈蝈,带来乡野情趣而不求回报,可见其美好的品行。
40.两个童话的内容: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在生时带给一家人和睦欢乐,死时带给作者“但愿同时死"的诗意;芳邻馈赠的冬日蝈蝈让作
者和家人共享乡土之情。
文题含义:前后两对蝈蝈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是祖孙同乐、思
恋故园和邻里和睦等美好情感的象征,带给人春天的生机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