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气安全技术安全距离安全数量要求
一、常用知识点
1 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2 一般传动机构在2米以下应设防护罩,但在以下情况,在2米以上也应设防护罩
①皮带轮中心距之间距离在3米以上
②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③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3 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个方面:实现机械本质安全;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4 紧急停车开关的颜色设置为红色。
5 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平台和阶梯时,平台和阶梯必须能够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6 水煤气、半水煤气的含氧量达到1%时必须停炉。
7 煤气站的生产和输送系统均应按规定安装设置放散管,且放散管至少应高出厂房定4米以上,并且具备防雨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8 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m以上且离地面垂直高度必须大于10m。
9 制氧站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2400只。
10 制氧站空、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其间距至少
应为1.5m以上且有明显标记和防倾倒措施。
11 制氧站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或栅栏。
12 乙炔发生站的管道、阀门应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其材质应为含铜量不高于70%铜合金。
13 厂区内,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应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
14 车间安全通道,通行汽车的宽度大于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大于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大于1.5m,一般人行通道大于1m。
15 车间生产设备分为大中小三类,最大外形尺寸长度大于12m者为大型设备,6~12m为中型设备,<6m为小型设备。
设备间距,大型设备≥2m;中型设备≥1m;小型设备≥0.7m。
设备与墙、柱距离,大型设备≥0.9m;中型设备≥0.8m;小型设备≥0.7m。
16 高于2米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网,低于2m的运输线在起落段两侧应架设防护栏,栏高不低于1.05m。
17 产品坯料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 1.5倍,夜班为2.5倍。
18 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标,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情况下,垛高不得超出2m,砂箱堆高不得超出3.5m。
19 为生产而设的深大于0.2m,宽大于0.1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20 如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挡板要求牢固有效。
21 直径大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进行平衡测试。
22 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直径磨损到比法兰直径大10mm时必须更换砂轮。
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设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为1~2mm的软垫。
23 砂轮防护罩开口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可以超过65o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o时应设挡屑屏板,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mm。
24 直径在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件最小外形尺寸的1/2,但不应超过3mm。
25 锻压机械其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26 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的距离应至少保持200mm,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27 起重机械分类:轻小型、门架型、臂架型、升降型。
28 吊钩危险断面的磨损量达到原尺寸的10%时,应报废。
29 对新投入的吊钩做负荷试验,以额定载荷的1.25倍作为实验载荷,实验时间不低于10min,撤掉实验载荷后,吊钩开口度不应超过0.25%。
30 木工机械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剪)切有挡。
31 刨刀刀刃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
32 电石库房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25~0.6m。
33 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内的水温不得超过65度,气体温度不得超过90度,压力不得超过150kpa。
宜采用25~80mm块度的电石,不宜用块度小于15mm的电石和电石粉。
34 氧气瓶内的气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100~150kpa的压力。
35 交流电焊机空载输出电压为60~75v,正常工作时,电压持续在30v,电焊机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2~3m。
36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37 人的工频感知电流为0.5~1.0mA,摆脱电流为5~10mA,室颤电流50mA。
38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度。
39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40 绝缘电阻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
41 遮拦与抵押裸露体的距离不能低于0.8m,网眼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不得低于0.15m,10Kv设备不得低于0.35m。
42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低于0.1m。
43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 E ≤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kV.A时,要求R E ≤10欧。
44 TT系统必须装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45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器设备属于Ⅱ类设备,其铭牌上应有“回”形标志,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符合加强绝缘的要求。
Ⅱ类设备的工作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 MΩ,加强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 M Ω。
46 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47 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采用42V安全电压;在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采用36或24V的安全电压;金属容器、隧道内、水井内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采用6V安全电压。
48 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电源电压U≤500v 、线路长度L≤200m。
49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为3m,第二类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为2m。
50 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雷电冲击波防护---阀型避雷器。
51 放静电接地原则上不超过1MΩ即可,对于金属导体,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0--1000Ω即可。
对于产生或积累静电的高绝缘材料,宜通过106Ω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放电。
52 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设两个门。
53 变配电站通道,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距离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
54 居住建筑物内安装的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得超过400KV.A,10KV.A变压器壳体距门不应小于1m,距墙不应小于0.8m(装有操作开关时不应小于1.2m),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室对面应高于室外地面1.1m。
55 室外变压器容量不超过315kv.a可上柱安装,315KV.a以上应台上安装,柱上安装变压器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2.5m,裸导体离地面不应小于3.5m,变压器台高度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5m,其围栏高度不应小于1.7m,变压器壳体距围栏距离不应小于1m,变压器操作面距围栏不应小于2m。
56 电容器所在环境温度不应高于40℃,相对湿度不高于80%,海拔不高于1000m。
57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应小于45°,受到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拉线穿过公路时其高度不应低于6m,拉线绝缘
子高度不应小于2.5m。
58 落地安装的配电柜(箱)地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高度一般为1.2—1.5m,柜(箱)前方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
59 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矿井甲烷;爆炸性气体、蒸汽、薄雾;爆炸性纤维、粉尘。
60 防爆电气设备有隔爆型(d)、增安型(e)、充油型(o)、充砂型(q)、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无火花型(n)、特殊型(s)。
61 Ⅰ区范围内必须选用铜芯导线或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1区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62 各种气瓶对应颜色
乙炔---白色;二氧化碳---铝白;空气、氮气---黑色;氢气---淡绿;氧气---淡蓝;
氨气---淡黄;氯气---深绿;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白色。
63 疏散用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
64 电瓶车在厂内的行驶速度应小于10km/h
65 第三类防雷建筑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应使用的滚球半径为60m。
66 保护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水喷雾系统应采用离心型水喷雾头。
67 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工作时间不小于90min。
68 压力机检测式安全装置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0.02S。
69 设置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域,应设置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使人员能在30S内撤
离防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