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自测题一、1.杂质浓度;温度。
2.减小;增大。
3.单向导电;最大整流电流I F;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 RM。
4.0.5;;;。
5. 15V;;;;6V;。
6.大;整流。
二、1.①;⑤;②;④。
2. ②;①。
3.①。
4.③。
5.③。
6.③。
三、1、2、5、6对; 3、4错。
思考题与习题1.3.1 由直流通路(图略)得I D=/×103≈;则有r d≈26(mV)/I D(mA)=Ω。
再由微变等效电路(图略)可得输出电压交流分量u o≈[+25)]u i≈ωt(mV)。
1.3.2(a)U D=-3V,VD截止,U AB=-12V。
(b) U D1=10V,U D2=25V,VD2优先导通,VD1截止,U AB=-15V。
1.3.3 当u i≥时VD1导通,VD2截止,u o=;当u i≤时VD2导通,VD1截止,u o=;当≤u i≤时VD1、VD2均截止,u o=u i。
故u o为上削顶下削底,且幅值为±的波形(图略)。
1.3.4 在等效电路中,两二极管可由图(c)来表示。
当< u i<时,VD1、VD2均截止,u o=u i。
当u i≥时VD1导通,VD2截止,u o=[(u i-U th)/(R+r D)]r D+U th,其最大值为U om≈。
同理,当u i≤时,U om≈。
图略。
1.3.5 由分压公式分别求得U A=5V,U B=8V,U BC=5V。
因U CA=U C-U A=U CB+U B-U A= -2V。
截止。
1.4.1 当u i>8V时,稳压管起稳压作用,u o=8V;<u i<8V时,u o=u i;u i<时,u o=。
图略。
1.4.2(1)因R L U I/(R L+R)=18V>U Z,稳压管起稳压作用,U O=U Z=12V,I L=U O/R L=6mA,I R=(U I-U O)/R=12mA,I Z=I R-I O=6mA。
(2)当负载开路时,I Z=I R=12mA。
(3) I L=6mA,I R=(U I-U O)/R=14mA,I Z=I R-I L=8mA。
第2章自测题一、1. 15;100;30。
2.(从左到右)饱和;锗管放大;截止;锗管放大;饱和;锗管放大;硅管放大;截止。
3. (1)6V;(2) 1mA,3V;(3)3kΩ,3kΩ;(4) 50,-50;(5) 1V;(6)20μA;(7)30mV。
4.(1) 1mA,6V;(2)Ω,Ω;(3) 。
5.削底,削底,削底。
6.共集;共集;共集和共基;共集;共射。
二、1.②。
2.④。
3. ③。
4.②;①;④。
5.②④。
6.④。
三、1、5对;2、3、4、6错。
思考题与习题2.1.1 (a)NPN硅管,1-e、2-b、3-c。
(b)PNP硅管,1-c、2-b、3-e。
(c)PNP锗管,1-c、2-e、3-b。
2.1.2 (a)放大状态。
(b)截止状态。
(c)因J C 零偏,管子处于临界饱和状态。
2.2.1图(a)电路不能放大,因为静态I B =0。
图(b)电路不能放大,因为V CC 极性接反。
图(c)、电路具有放大功能。
2.3.1 (1) 当S →A 时,因R b <βR c ,管子处于饱和区,I C =I CS ≈V CC /R c =3(mA)。
(2) 当S →B 时,因R b >βR c ,管子处于放大区,I B =(V CC -U BE )/R bB = (mA),I C =βI B = (mA)。
(3) 当S →C 时,截止,I C =0。
2.3.2 (1)由题图(b)得V CC =10V ,U CE =4V ,I B =40μA ,I C =2mA ,所以R b =(V CC -U CE )/I B =Ω,R C =(V CC -U CE )/I C =3k Ω。
又由图可知I C R'L =(6-4)=2V ,故R'L =1k Ω。
据R'L =R c 2.3.32.3.42.3.52.3.62.4.12.4.22.4.32.4.42.4.52.4.62.4.72.4.8型和绝缘栅型;电压控制;输入电阻高;不参与导电。
2. 漏;源;源;漏;源。
3. 4mA ;-3 V 。
4. 16mA ;+4V ;8ms 。
5.减小;减小;减小。
6. g m 和R S 。
二、1. ②。
2. ③。
3. ④。
4. ④。
5.③。
6. ②。
三、3、4、5对;1、2、6错。
思考题与习题3.1.1图(a)为N-DMOS ,U P = -2V ,I DSS = 2mA ;图(b)为P-JFET ,U P = 2V ,I DSS = 3mA ;图(c)为P-DMOS ,U P = 2V ,I DSS = 2mA ;图(d)为N-EMOS ,U T = 1V 。
3.1.2图(a)为N-EMOS ,U T =3V ;图(b)为P-EMOS ,U T = -2V ;图(c)为P-DMOS ,U P = 2V ,I DSS = -2mA ;图(d)为N-DMOS ,U P = -3V ,I DSS = 3mA 。
3.1.3习题3..1.3图解3.1.4 (1)为N-DMOS ;(2) U P = -3V ;(3)I DSS ≈ 6mA 。
3.2.1(1)A u = -g m R D = -66。
(2)A u = -g m R ′L = -50。
(3)R i =R g +R g1≈3.2.23.2.33.2.43.2.53.2.6usl1001(100/)Aj f -=-&ush51001(/10)A j f -=+&。
5.不变;下降;不变;减小;不变;增大。
6.窄;低。
二、1.(1) ③;(2) ③;(3) ③;(4) ②。
2. (1) ③;(2) ④。
3.(1) ③;(2) ①。
4. ④。
5.①。
6.②。
三、2、5对;1、3、4、6错。
思考题与习题4.1.1(1) I B1=20μA ,I C1=2mA ,U CE1≈10V 。
U B2=,I C2≈I E2 =,U CE2≈。
(2)r be1=Ω;r be2=Ω。
R i2≈(Ω),R i =R b04.1.24.1.34.1.44.1.51.1M m d be c L u u1u2m f be////1+g R r R R A A A g R r β-⋅-=⋅=⋅&&& 4.1.64.2.14.2.24.2.34.2.114.2.44.2.54.2.6解。
3.效率;%;交越;甲乙。
4. 2.5 W ; W 。
5. W ;%。
6. 4。
二、1. ③。
2. ⑥。
3. ②③。
4. ④。
5. ①。
三、1、2、3、6对;4、5错思考题与习题5.2.1 (1)由P om=V CC2/2R L得V CC≥,故V CC取18V。
(2) I CM ≥V CC/R L=1.125A,U(BR)CEO≥2V CC=36V。
(3) P VCC=。
(4)P CM1=P CM2≥=2W。
(5)U i =。
P o=;P Vcc=2V CC U om/πR L≈;P c =P Vcc-P o=10W;η≈%。
(2)为尽限状态,5.2.2 (1)UP om=V CC 2/2R L=202/2×8=25W;P Vcc=2V CC2/πR L≈;P c=P Vcc-P o=;效率为η≈%。
5.2.3由P om=V CC 2/2R L得U om=16V,则I Lm=U om/R L=1A,故I CM >1A。
因电源电压|V CC|>16V,故U(BR)CEO>2V CC=32V。
由P CM>=。
5.2.4(1)U o=0,调R1或R3可满足要求。
(2)增大R2。
(3)此时I B=(2V CC-2U BE)/(R1+R3),则V1、V2上的静耗为P C=βI B U CE=βI B V CC=2325mW>>P CM,两管将烧毁。
5.2.5(1)U C2=5V,调R1或R3。
(2)增大R2。
(3)P C=β(V CC/2)(V CC-2U BE)/(R1+R3)=896mW>>P CM,两管将烧毁。
5.2.6(1)准互补OCL功放电路,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2)P om=(V CC-U CE-U R5)2/2R L。
(3)U CEmax=U om+V CC= (V CC-U CES)R L/(R5+R L)+V CC=;I Cm=(V CC-U CES)/(R5+R L)=2.59A。
5.3.1因U om=18/2=9V,(1)P om=U om2/2R L=。
(2)因20lg A u=40dB,则A u=100,U im=U om/A u=9/100=,U i=64mV。
第6章自测题一、1.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抑制零漂,且输入电阻高;电压增益高;带负载能力强。
2.恒定;小;大。
3.差模;共模。
4.两个特性相同;温度漂移。
5.两;两;四;相同;半边差模等效电路的电压增益;零;无穷大。
6.同相;反相;相同;相反。
二、1. ②。
2. ①;④。
3.③。
4. ③。
5. ③。
6. ③。
三、2、3、4、5、6对;1错。
思考题与习题6.2.1 (1) VT1、VT2和R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
由于其等效交流电阻非常大,因此把它作为VT3的集电极负载可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2) 由于VT1、VT2特性相同,且β足够大,此时两管基极电流可忽略,则I C2=I C1≈I R=(V CC-|U BE|)/R≈V CC/R。
6.3.1 (1)因U BE+I E (R P/2+2R e)=V EE,故I C≈I E =,U CE =V CC-I C R c-U E=。
(2)因 u id=u i1-u i2=8mV,且A ud=-β(R c6.3.26.3.36.3.46.3.56.3.66.3.76.3.86.3.91. 0.1910;。
3. 34dB。
4. 10;。
5. 909;900。
6.自激。
二、1. ②。
2. ③。
3. ③。
4. ②。
5. ①。
6. ②。
三、4、5、6对;1、2、3错。
思考题与习题7.1.1图(a):R e1和R e3分别引入一、三级直流和交流负反馈;R e2和C e2引入第二级直流负反馈;R e3、R f1和R e1引入一、三级间直流和交流负反馈;R e2、C e2和R f2引入一、二级间直流负反馈。
图(b):R e1、C e1和R e2、C e2分别引入一、二级直流负反馈;R e3引入第三级直流和交流负反馈;R f引入一、三级间直流和交流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