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春江花月夜
请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 欢快跳跃 B 委婉恬静 C 深沉低缓
花影层叠
1、这春风拂过江面有什么变化?
2、 这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等形 式要素 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欸乃归舟
1、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乐器的数量有何变化? 2、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乐器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 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 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 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地赞颂 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与人民安 居乐业的生活。
作用: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不同的段落 中出现新的因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从各个不 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但结 尾处相同,听起来十分和谐。)
江楼钟鼓(引子)
用什么来表现了钟声和远处的鼓声?
琵琶----钟声 箫和古筝-------钟声回响 主题旋律优美如歌显得格外柔美
花层叠影
春风拂过江面,微波起伏,花香
飘满江面,音乐速度急转,描写了 风弄花影,纷乱层叠的情景。
江滟春 流滟江 宛随潮 转波水 绕千连 芳万海 甸里平
月何海 照处上 花春明 林光月 皆无共 似月潮 霰明生
水深云际
这是一段富于动态的音乐, 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变化而成 的。
二胡在低音区奏出浑厚的曲 调,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弹出透明 的泛音。

二胡
革胡
板胡
中胡
高胡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琵琶
柳琴


三弦
扬琴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堂鼓

云锣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 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这首乐曲通过委婉、质朴 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 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谢谢欣赏
1、《江楼钟鼓》的风格是 A、民族风格 B、 西洋风格
2、《花影层叠》的主奏乐器是
A、琵琶
B、二胡
3、《欸乃归舟》的速度变化是
A、慢----快
B、快----慢
这段是整首乐曲的基础,乐队合 奏呈现了令人赞叹的主题,揭开整 首乐曲的序幕……
江楼钟鼓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玉 可谁 户 怜家 帘 楼今 中 上夜 卷 月扁 不 徘舟 去 徊子
描绘了江中晚景。 月 入水中, 水天一色, 云 深不知处的美景。
-----渔 歌 唱 晚
远处白帆点点,渔歌飘渺由远而 近,木鱼的伴奏好似渔夫一边摇橹 一边歌唱。
其它乐器在每句最后的长音齐奏,又 如船上众人应声和唱,渔民怡然自得 的神情隐约可见。
了漓游 诙尽的这 谐致欢一 、,乐段 活也情把 跃为绪人 的乐表们 气曲达尽 氛增的兴 。添淋夜
捣 应何 衣 照处 砧 离相 上 人思 拂 妆明 还 镜月 来 台楼
月上东山
此 鸿昨 时 雁夜 相 长闲 望 飞潭 不 光梦 相 不落 闻 度花 愿 鱼可 逐 龙怜 月 潜春 华 跃半 流 水不 照 成还 君 文家
优雅如歌的旋律,轻盈平稳的音调,形 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 中游移的美丽景致。
洄澜拍岸
气势宏伟的旋பைடு நூலகம்有
如江水回流,拍打着江 面,激起回响。
欸 乃 归 舟
“欸乃”形容摇橹的声音,音 乐描绘了行船由远及近的形象 。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音乐紧凑有力,有如波浪起伏,摇紧橹桨,把 泛舟归返的意境描绘得十分形象,音乐达到高潮 之后,恢复原速“合尾”而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音乐欣赏
花好月圆
中国民族管弦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民族管弦乐队
打击乐
排笙 笛子 箫 管子 笙 唢呐
二胡第二声部 二胡第一声部
三弦 中胡 革胡 低音革胡 古筝 扬琴 柳琴 琵琶 中阮 大阮
指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曲笛
梆笛
唢呐
管子
笙 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尾 声······
音乐渐弱渐慢,飘渺悠长,好 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 江的夜空幽静、安详,使人沉静在 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换头合尾
1、
2、
(江楼钟鼓结尾)
(月上东山结尾)
换头合尾
换头合尾
概念: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 但每一段的结尾是同一乐句,这就是换头合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