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有礼中学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是一切处事的基点。
孔子有言曰:“不学礼,无以立。
”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以其悠长的历史和资深的文化屹立在优秀的文明行列中经久不衰,贯穿这文化始终的,便是中国人文明有礼的精神,这精神为中华儿女开天辟地,使他们昂首挺胸行走于天地间。
提及古代的中国人,外人不免会用“书生”这个词加以论述,这确实是中国古人给人的整体印象。
可他们虽看起来文文弱弱,但温文尔雅出落大方却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刚正不阿的凛冽风骨,大有乘着萧萧风声,挺立在寒风中的凛然之感。
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传出的是让人赞叹不已的佳话。
继承传统文明,讲究礼仪,倡导文明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美丽和谐宁静校园建设的需要。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的,那么我们将无需为
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
可事实是,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我们更需要有一群讲文明的群众。
一个人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可见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可是,文明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啊。
路上相遇时的微笑,见到师长时的主动问好,自觉将垃圾丢入垃圾桶,这一点一滴,不都是文明么。
做文明有礼中学生,把文明时刻放在心上。
刘岩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文明语,做文明事,懂礼貌,明事理,以礼待人,注意个人仪表,处处包容,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见到师长问好……
生活如画卷,让我们执起文明之笔,为他添上一份诚挚的温雅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