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基地汇报材料【篇一:教科研汇报材料2010.6】教科研先进材料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宗旨,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工作,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
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规范和强化教育科研日常工作。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大力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发展,使教科研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以此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总结,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切实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
规范教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集体备课。
教研组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活动要求做到了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对活动过程有详细的记录,期末有总结。
我们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由中心发言人牵头对下一周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教学构想,然后本教研组所有老师共同商讨,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对正在实施的教学提出疑问,解决困惑;或者分享教学心得。
2、做好校本教研常规工作,即:每周分学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提出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交流课、录像课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反思;期末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课例评析。
二、做好课题工作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
因此,抓好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生长点。
1.做好课题申报的组织工作我们精心组织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市教科室重点课题、个人课题。
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做到“科研缘问题而来,问题随科研而解”。
目前,我校有1项课题被立项为郑州市重点课题,有37项课题被立项为郑州市课题。
2.加强课题过程管理,让立项的课题规范研究(1)调研检查。
我们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布置课题负责人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阶段汇报表”,写出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检查中进行指导,促进各课题的规范研究。
(2)组织交流。
在深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特别留心课题研究或管理的好做法,帮助总结经验,然后召开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让有关课题组介绍其研究做法与经验。
这项工作我们每学期都坚持做,使各课题组负责人及研究成员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3.抓好结题,让立项的课题有始有终田伟红、王丽琴、金瑞等实验教师承担的郑州市重点课题《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进入结题阶段,教科室指导她们写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并将所有资料上交到教科所。
对教体局实验班格外重视,要求李锦、李福平、牛艳玲、张凤霄、王慧等实验老师按照所制订的实施方案,稳步开展研究,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心得和研究个案,重视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打好基础。
4、加强对课堂的跟踪研究开学以来,一直深入课堂,坚持听随堂课、交流课50多节,和老师探讨“50+5+5”、“一三一”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研究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我们把预习学案的研究与设计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5、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辐射引领作用。
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辐射引领作用,继续贯彻“问题及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建设思路,把科研重心下移,把思考与研究落实到平时的集体备课中,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备课就是教研,交流就是研讨,使教研成为常态化交流。
增强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发挥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在同备课组内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三、营造教科研氛围,着力落实教师的培养工程我校的校本教研在市教科室的指导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促进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
1、立足案例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让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研中,引领教师学习最前沿的教学动态,我们选择典型课例,从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案例研讨。
我们本期共进行了一、二、三年级语、数,四、五年级语、数等四次集体研讨,案例分析,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对案例进行有价值的、有思考性的分析,有的是对某一个教学方法的系统剖析,有的是某一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集体研讨,案例分析活动以鲜活的案例为载体,让教师围绕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同伴互助、名师引领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2、全程录像,微格剖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停留在宏观的探讨上,需要对老师的课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格)研究,本期我们对多位老师的课进行全程录像,微格剖析。
先播放录像,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看过录像后,教师要进行自我分析、介绍教学设计思想、上课过程的感受以及对教学技能把握的体会。
其他教师发表各自的评价,当需要重放录像时,可以重复多次,定点剖析,以便深人地研讨。
这种方式可以让授课教师观察自己的教学,有利于反省提高。
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质量上具有显著的功效。
3、扎实开展小专题研究。
我校教科室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以“小专题研究因小而精彩”为主题的小专题研究初探。
让老师明白了“何为小专题研究”、“小专题”与“大课题”的区别”、“如何开展小专题研究”、“小专题研究方式”,提出来小专题研究常用的策略。
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们进行小专题研究的热情高涨,最后上交小专题研究成果70多篇。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我们遵照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的客观实际,重新统整科研教改工作思路,整合校本培训、教学管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各项教学教改工作的效能,组织教师开展了小专题研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我校被评为荥阳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姚校长被评为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教师科研论文获奖成果丰硕。
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评比,成绩显著。
赵慧琴老师的文章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上,郑振亚、白晓红老师的论文分获河南省级一、三等奖,李婵老师科研成果获郑州市级二等,荥阳市级科研成果获一等一个,郑州市级论文获奖23篇。
荥阳市级论文获奖15篇。
一学期来,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队伍日益扩大,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因此,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校科研氛围日益浓郁、科研队伍逐渐壮大、科研骨干不断涌现,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也开始走上了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
但是,我们也深知,工作中也存在一下一些问题:1、教育科研的意识还不够强。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只有那些专门从事教育【篇二: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清秀小学创建以校为本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清秀小学高庆涛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作为武邑县教研基地建设申请学校,,我校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并努力做到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紧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研修热情,以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围,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为此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保驾护航为了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设,我校构建了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1、加强领导,发挥校长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领导作用。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规定校长必须亲自主持和参与各项校本教研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和项目规划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
并以此为圆心向各教研组、课题组辐射,形成有效的督导与管理机制。
2、健全制度,发挥教务处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枢作用教务处负责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并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和研究总结。
为保证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先后制定了《清秀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清秀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加以落实,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我校的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均是从实际出发,关注教师的发展。
我们认为,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把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3、凸显骨干,推动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带动作用我校选用思想觉悟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担任教研组长,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先锋队,组织各项常规系列活动:如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交流、专题研讨等。
同时以各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组成校本教研活动“示范者”队伍,带头学习、发言、上示范课,使教研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使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的基层团体。
二、三维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理论指导,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
对此,我校从各个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培训。
1、理论培训,更新观念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校集中精力进行了校本理论培训,以更新观念。
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培训等,使老师在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2、专家引领,提升素养在校本教研中,教师的困难之一是专业理论匮乏。
为此,我们邀请教研室领导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使教师们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校本教研工作少走弯路,我们先后派出多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石家庄、高阳、武邑等地接受培训和参观学习,相互交流,拓宽视野。
三、多种举措,实施有效教研举措。
现举例如下:1、有效开展教研组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我校规定,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研主题要专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