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龙源期刊网
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作者:李强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第07期
科学论证是重要的科学活动,对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众多的科学结论,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无数个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不断地实验、总结,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得出的。

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教师应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通过简易的科学探究活动,对这些结论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

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科学论证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渗透科学论证意识
科学推理和论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当前,众多学者也倡导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精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就指出,“科学实践”包含了“科学探究”,同时又超越了我们原有的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而“科学实践”中的推理
和论证凸显了科学活动的特质,强调要将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常常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

而这个精力的集中,也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杜绝这种做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想法表达出来,大胆质疑,积极去追求、推理自己的科学结论,让学生养成基于推理和论证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个问题或现象的习惯。

比如说,有位科学教师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学生对书本上描述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该教师发动全班同学,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共搜集了一千多片叶子,两两进行对比,最终也没有找到两片一样的叶子,获得同书上一致的结论。

对此,有不少异议:如果教材上所有的结论都要这样论证的话,学生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吗?或者说值得吗?对此,科学教师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学生自己参与了的科学论证过程,得到的结论才会使他们深刻记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科学结论,还有正确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方法。

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推理、论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论证教材中的结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外科学推理活动,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科学材料和器具,适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培养学生论证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探究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了观察、分析、归纳等探究过程,从中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而要让学生养成科学论证的意识,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