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四、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五、教学主要措施:1、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2、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3、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鸢尾花》《植物写生》第二周《放学了》《快乐的人》第三周《有脸人的器物》《材质的美》第四周《巧用对称形》第五周《生命之源水》第六周《设计生活标志》第七周《用彩墨画鱼》第八周《动物的脸》第九周《认识中国画》第十周《汉字的联想》第十一周《衣架的联想》.第十二周《艳丽的大公鸡》第十三周《学画农民画》第十四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五周《画家 .凡高》第十六周《大师画我也画》《电脑美术——你追我赶》鸢尾花课型:欣赏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陶冶情操。

2、技能:学会欣赏的方法。

3、情感:了解画家的绘画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画家的艺术生平介绍。

教学难点作品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新课课题:鸢尾花解释鸢字的读音和解释。

2、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新授1、画家的生平介绍。

出示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鸢尾花的作品分析生读书、欣赏,讨论。

说说自己从文字中得到哪些信息。

谈谈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色彩上有什么特别的冲击力。

资料:1889年5月画布,油彩,71厘米X93厘米,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教师操作课件: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

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1.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相呼应。

2.中间的绿叶将聚散得益的花朵上下分开,即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又使蓝花富有动感。

3.在和谐的蓝花绿叶间点缀黄色,又在绿叶下方的土地上安排红褐色,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明亮,富有韵律般的视觉美感。

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

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其浅蓝色的花朵与淡淡的叶子在轻盈的微风中摇曳,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

画面构图平稳,花叶的聚散得宜,将花朵上下分开,即使画面稳定,又使兰花富有动感。

操作课件,放大,引导学生发现每朵花中用到的颜色过渡。

3、梵高其他作品简介【看书第十七课:画家凡-高】星月夜向日葵阿尔的吊桥等。

4、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小组讨论欣赏作品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1、老师特别喜欢梵高的这幅画,今天,我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砂纸画——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是在油画布上画的,而我的这幅画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吗?——砂纸画的。

2、油画棒色彩很鲜艳,在砂纸上画花一定别有一番韵味,想不想看看?为了让大家更近距离的感受一下砂纸上的花,我给每一个组一幅砂纸画的鸢尾花,你们想得到吗?那好,现在带着几个问题欣赏这份礼物。

摸一摸你手中的砂纸画,什么感觉?画面上都用了什么样的颜色?3.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示范如何用油画棒在砂纸上表现点、线、面,并简单的画一幅鸢尾花。

看后,请小组讨论一下:画砂纸画需要哪几个步骤。

【生回答问题】板书:构图、涂色【尽量使用过渡色】四、实践创作:1、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用砂纸画一画鸢尾花?美丽的“百花园”就要百花齐放啦,它靠大家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百花盛开的场景。

在这个“百花园”里还将有十位“百花奖”的诞生,还有精美的礼品赠送,你们有信心争取吗?那好,同学们兴趣这么浓厚,老师将要送给大家第二件礼物:砂纸。

请小组长为大家分发砂纸。

马上行动。

2、学生创作,师辅导。

五、作品赏析:百花园盛开着一朵朵娇艳的花,这都是大家辛苦换来的结果,下面,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做评委,评选出十位“百花奖”获得者,赠送礼品,掌声祝贺他们。

教学反思: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这幅画形、色、构图的分析,相信学生在下节课《植物写生》时,也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1.植物写生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

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

同时,通过查询有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盆栽植物、勾线笔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1.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2.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君子兰】学习画中线条的粗细变化。

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

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第二节一、组织教学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三、作品展示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叶片的变化,并且进一步找出规律。

其次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和画家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讲解示范植物写生的方法技巧。

在示范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遮挡穿插等植物叶片的关系,我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扮演植物的叶片摆出各种造型,如前后遮挡关系【有的学生在前,有的在后】、疏密关系【三个一组,两个一伙】、方位关系【正面、侧面】等。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能够表现出叶片的各种关系,尤其注意了叶子前后穿插的变化。

但是细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作业,植物的叶子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没有立体感。

还有的同学只能跟着怎么画,不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进行写生。

而且在画面的整体构图上,也有一些欠缺,有的是太大,有的太小,不能合理的安排。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为重要。

2.放学了教学内容: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

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隐性目标: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

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放学了》是以人物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创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一些浅显的人体结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对人体的结构和动作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人体在活动时肢体动作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教具: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

教法:表演法、欣赏法、观察法、引导法、观察分析法、实践法、讲述法、演示法、展示法、讨论法、辅导法、总结法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动作表演。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生回答。

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2.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

遇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启发、引导1>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2>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